5月17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发布《欠发达县域数字化就业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数字化就业为年轻人返乡、创业创造机会,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增进当地家庭联结,促进当地女性独立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欠发达县域的发展是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报告指出,县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93%,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4%,然而县域经济总量只占全国GDP的53%,尤其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县域,存在着产业发展落后,人口外溢,乡村空心化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应如何通过公益的方式提高县域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尤其通过数字和技术的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和价值?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近期联合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阿里研究院,选取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和张家口市张北县这两个曾经的国家贫困县深入调研。这也是公益领域首次针对数字化就业对县域发展价值的全方位分析。
“这些数字化项目为欠发达县域年轻人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机会,并通过培养数字化人才、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和优化职业教育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本地人才,县域形成了‘引回来’‘留得住‘‘促发展’的人才振兴模式。”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晓斌表示。
数字化就业为县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报告显示,张北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县内常年的平均风速为6米/秒,属于优质风能资源区域,年平均气温3.2℃,是存放服务器、建造数据中心的天然场所。阿里在张北经开区的新村产业园投建的察哈尔新基建数据中心,是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的成立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现已在商品体验、商品搜索等业务上岗150余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规模。
阿里的“客服县”项目通过在县域建立数字客服中心,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数字化就业岗位。据透露,员工入职后平均工资远高于县域平均收入水平,并且该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五险一金覆盖率达到了97.4%。
客服县工作图
除了为就业者提供了较为可观的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晋升渠道,对于吸引人才回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数字客服项目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岁,普遍集中在20-35岁之间,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批年轻劳动力成员。从教育程度来看,50%的员工学历为大专或高职,32.8%的为高中中专学历,有近10%的员工为本科学历,还有35%的员工从外地返乡进入到数字客服行业就业。
上班就在家门口,也有助于照顾父母、养育子女,“留守子女”“空巢老人”等现象缓解。调查发现,数字客服近四分之三的从业者为女性员工,歇业再就业和首次就业的员工占比29.5%。据悉,这其中未就业的女性,超过50%是由于怀孕或哺乳、料理家务或带孩子、照顾家人等家庭因素造成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化就业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就业,不仅改善了县域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更为当地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提升了县域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比如河北巨鹿的数字客服县员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在县城购买了新的商品房,租房比例也超过10%。在餐饮娱乐上,数字客服中心成为县城奶茶外卖集中的派送地,大量的年轻消费者也推动了周边外卖行业的发展。
“造血”式帮扶弥补县域经济关键人才缺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报告指出,与传统的下乡为乡村进行“输血式”的扶贫不同,互联网企业将商业技术和企业人才引进县域,利用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电商资源,为欠发达县域企业设计、推广产品,对接销售渠道,促进本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引领企业的电商化发展道路。
政府则将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电商技能培训等与当地企业、农户等对接,为当地提供销售平台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这种政企合力推动县域产业数字化升级和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可借鉴、可参考的模式。
阿里公益乡村振兴模式
人才是县域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动力,关键人才缺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天障碍。不过,在陕西宜君,通过乡村特派员的“搭桥修路”,宜君苹果被设计成公益新品牌和包装,并成为淘宝销售的“爆款”,过去一年为当地乡亲增收近3000万元。
在河北巨鹿县,乡村特派员引进的电商培训项目,为当地传统企业培训了3名电商人员,接触线上销售和新零售的方式,帮助企业转亏为盈。
何晓斌表示,以阿里乡村特派员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轮岗制度,将其积累的工作经验、阅历和能力运用到帮助县域发展的过程中,补充当地关键人才的缺乏,并且整合他们带来的资源,在产业和就业领域实现“先发展带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汪陈晨
编辑: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