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送工作,拉人进城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2-05-29 23:36

近半年来,广西玉林开启了一场人口进城行动。玉林市人口基数虽大,但城区人口才几十万,远没有达到大城市100万人口的最低标准。自今年初以来,玉林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加快人口进城。

368f-1eea5082fa61ac30a288ea992db52618.jpeg


玉林的政策主要有三项。第一是购房补贴。新市民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每套补贴从6000元到1万元不等。第二是,提高退出宅基地的补偿,参照所在地的基准地价上调10%,按照退出的宅基地面积计算地价补偿款;地上建筑物按评估的重置价上调10%进行补偿。第三是,买房“送工作”。当地负责向进城购房且未就业的新市民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薪酬不低于玉林最低工资标准。

今年1月份以来,玉林当地的楼盘,接待的看房团一拨接一拨,络绎不绝。玉林的政策,本质是拉动农民进城,提高城区人口,从而使得玉林等级上升,获得更多的政策空间,发展经济。在拉动人口进程的过程中,实际上通过补贴政策,干预了农民的选择。

人口朝城市集中,朝大城市集中是大势所趋。2020年公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26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人口开始下降。这源于国内人口大趋势。中国人口在继续增长,但增速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按照联合国的预测,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将出现在2030年。在此之前,一些地方的人口率先出现负增长,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因为,人口会向中心城市迁移、集中。

简单地说,人都会向着大城市聚集。中国土地面积大、人口多,能够维持规模效应的城市较多。也就是说,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可以存在多个区域中心城市。毫无疑问,规模更大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当人口的迁移被人为的政策干预,分布得更均匀的时候,就会造成某个区域内城市集中度不够,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此外,大规模的补贴,还有一个公平性的问题。

c7a9-1a66e19cf80b2979d899051b52f1c704.jpeg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购房补贴,补贴的都是相对富裕的人,但财政的盘子是有限的,必然有一些人会受损。在诸多城市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都补贴本科、硕士、博士生落户,给房补、直接给钱,但低收入人群,公共服务可能就会打折扣。

用补贴吸引人的政策,其根据或许是“涓滴效应”。所谓涓滴效应是指给企业减税,最终等于给劳工减税。类似这种思路,补贴给毕业生、补贴进城的农民,推动城市人口扩张,制造出更多就业岗位,繁荣地方经济,最终,这笔钱又收回来了。但是,玉林的政策,并没有明显的基于工作岗位或者产值,也不是基于税收的优惠,而是瞄准人口。这种政策相比于减税,效果存疑。

值得关注的是,各种补贴抢人的政策,实际上产生出一种内生的矛盾:越是能够出台誓师大会、大力补贴、指标拉人的地方,政府的权力就越大,裙带关系就越复杂,营商环境或许相对会较差。

所以,人口迁移,最好一次性完成适合当下经济发展的地理分布。这个过程,应该是更加市场化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让市场来配置人这个最基本的市场要素。各地的竞争,应集中在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上。

文 | 刘远举

编辑:晏文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