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谈南北差距:南北发展各有侧重,地区差异不能只看GDP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6-26 22:46

6月26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长沙正式开幕。本次年会主题为“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

怎么理解中部崛起?如何看待南北差距?在 " 中部地区协调发展论坛 " 上,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表示,他从来都不认可“中部塌陷”的论断,中国的南北方各有侧重和优势产业,地区差异不能只根据GDP来衡量。

微信图片_20220626221337.jpg

 " 中部地区协调发展论坛 "现场。

谈南北差距:各有侧重,不要只看地区GDP

论坛上,谈及外界普遍关注的南北差距问题,陆大道认为,中国北方和南方各有侧重和优势产业,地区差异不能只根据GDP来衡量。

他说,关乎国计民生重要的工业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其次在长江沿岸,南方很少。比如大型煤田的开采、大型煤炭运输的业务、大型油田的开采和原油的运输、国家电网的输配电设备、大型钢铁生产和特种钢的基地、大型铝合金生产基地、大型和特大型的重工业重型机器设备制造、大型和精密机床的制造、大飞机机舱、火箭发动机的外壳等等。“这些产业大多是不能私有化的,更不能对外开放的。”陆大道称。

陆大道称,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有很强的重工业、重型机器制造、国防工业。在能源方面,北方地区包括煤炭、油田、燃气的年产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而南方的优势在于生产中小型的信息设备、轻工业设备特别是高端消费品,如电子元器件,这些东西大部分是可以私有化的。这也是南方就业很多,人均GDP收入比较高,很多人比较向往的原因之一。


谈东西差距:从没认为中部塌陷,中部地区潜力很大

本次中国科协年会在长沙举行,主题词定为了“中部崛起”。和这个词直接相关的,就是学术界中“中部坍塌”的说法。

“很多人认为中部地区已经塌陷了,我认为中部地区从来没有塌陷。”他说。一方面,从历史规律来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受海洋的吸引是长期的趋势。“200年以来,人类经济、人口集中的分布在沿海60公里、温带海洋和部分亚热带的海岸地带,我们要理解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更是如此。”陆大道说。

但与此同时,中国要逐步缩小不同区域间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生活条件方面的差距,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些年也取得了不小成绩。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到现在已经20多年,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精准扶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等很多项目缩小了区域差距。

“中部地区潜力还很大。”他说。比如,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和电力输送的通道;在农业方面,中部地区的种植业、果业、大规模的畜牧业都有很大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品种改良、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食品产业链的重要问题。

陆大道在论坛上强调,经过二十多年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系列方针,形成了现阶段较为稳定合理的全国大格局,这也是新时代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大道认为,这种新格局具有一定稳定性,也具有新内涵。区域间不应只看GDP的快慢和经济总量实际的大小,应该强调各个地区的特色,能够发挥它的特长。

“我们不要老盯着人均各个地区的GDP这个指标,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精细化的管理。”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湖南长沙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