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周年 天河区如何做好教育“加减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2-07-08 13:26
WechatIMG866.jpeg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双减”民主监督工作小组在天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调研。图:民建广州市委员会提供。

2021年7月,“双减”意见正式落地,随后,多地多项配套措施陆续出台,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从学生到老师家长,从作业到考试,从校外培训到课后服务……围绕着“双减”的一系列调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

落地近一年,“双减”教育减负提质的效果如何?近日,南都记者跟随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双减”民主监督工作小组的脚步前往天河区参与“双减”专项民主监督专题调研。

民建天河区基层委副主委、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庄志强介绍,截至2022年5月,天河区在册学科类培训机构从228家压减至2家,“市场野蛮生长的现象得到遏制”;天河区80%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家庭育儿负担减小。但同时他也提到,目前,推进“双减”工作还存在些许问题,如,家校“双减”合力与共识需进一步提升、校外培训隐形变异违规情况尚未根除、执法力量配备不足等。

减法:天河区压减校外培训机构226家

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为指导思想,各地“双减”有序推进落实。

据悉,天河区“双减”工作按照校外治理、校内提质,多方联动,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推进。庄志强介绍,2021年以来,天河区教育局总共出动1600多人次,检查1600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约谈培训机构负责人148名,关停无证照机构32家,责令停止学科类培训的41家,累计压缩学科类培训机构226家。

他提到,天河区辖内共有中小学125所,学生人数接近16万人,经过10个月的推进,天河区“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WechatIMG804.jpeg

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课堂。

校内方面,学校砍掉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天河区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学生有13万人,占比达80%。

校外治理方面,截至2022年5月,天河区在册学科类培训机构从“双减”前的228家压减至2家;培训人数大幅下降,培训量从2021年7月前的18.3万课时/周减少至109课时/周。与此同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广告基本绝迹,“资本远离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的现象得到遏制。”庄志强表示。

具体到校内,学校又是如何落实减负的? 在“双减”的推动下,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一二年级落实无作业、取消单元测验。

“老师作业设计的质量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江来明说道,取消单元测验之后,习惯通过测验、考试检验学习成果的学生和家长确实表现出了不适应和不放心。为此,学校老师根据每单元所学内容设计单元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类整理,在同时验收学习成果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加法:校内减负提质 素质教育备受重视

除了减轻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也是“双减”工作中的一大重点。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在第二课堂提供了篮球、围棋、化学、手工制作、语言艺术等内容。

据了解,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还将专门设置一门的劳动课程。在此之前,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已通过划分包干区,开展每月大扫除和劳动基地实践活动

WechatIMG803.jpeg

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班级篮球联赛。

篮球是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特色项目,学校通过篮球大课间、篮球嘉年华以及趣味运动会等提高学生兴趣、增强体质,提升综合素质。

“双减”落地之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大幅度缩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受到更多重视,这在素质类培训机构或许体现得更加明显。

咪哆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称,“双减”以来,家长在素质教育上有着更明显的投入意愿,这表现在其机构今年续课学生的年龄段有所提高。

据了解,咪哆艺术培训中心(金穗校区)(下称“咪哆艺术”)为天河区一家素质教育类培训机构,目前开设有舞蹈、美术、语言艺术、声乐、围棋、创客机器人、体育等素质综合课程,主打普惠艺术教育,运营有多家社区少年宫,每年提供15%公益学位。

在“双减”背景下,拥抱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成为另一大命题。市政协常委、民建广州市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雯认为,城市的历史、文脉的传承以及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滋养对于提升一个人对城市的热爱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既是城市的主人,也是今后的建设者,她建议教育单位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活动,带孩子到广州具有文化地标性、历史性的地方,沉浸式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

家校“双减”合力待进一步提升,期待更多配套措施

“双减”落地一年以来,天河区“双减”工作在校内提质、校外治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些许困难。

庄志强坦言,一方面,家校“双减”合力与共识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家长和学生尚未适应“双减”新形势、新变化。他认为,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短时间内实现比较困难,同时也需要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引导。

在庄志强看来,社会“双减”共识还未全面形成,其中两个关键因素是评价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他表示,把校外治理好,关键还在校内,通过四个聚焦来守好校内教育主阵地,即聚焦课堂,课内增效;聚焦作业设计,减量同时不减质;聚焦托管;聚焦家长,缓解焦虑。

另一方面,他提到,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取得阶段性胜利,但部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治理难度大,同时,执法力量配备不足也在“双减”工作中形成一定困难。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双减的主力军”,在校内方面,天河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江来明则表示,教师日常需要在教学教研、班级工作、学生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完成基础工作的同时,老师还要兼顾课后服务与托管、核酸检测等,往往出现人力不足的情况,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配套措施出台,减轻老师负担。

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不能刊登广告影响,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在宣传推广时也存在一定阻力。咪哆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就提到在这一年的经营期间就常出现“家长找不到我们,我们找不到家长”的情况。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副局级干部冼聪颖表示,工作小组对天河区现阶段“双减”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希望天河区教育部门继续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校内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多途径开展面向家长的培训,形成更大的“家校”合力;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缓解社会和家长的焦虑;正视“双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线教师反映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向党委政府反映,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采写:南都记者李梓毅

图片:除署名图片外,由南都记者李梓毅摄

编辑:李梓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