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电子手环惹争议 专家:强推违法,涉超范围收集信息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2-07-15 16:11

7月14日,据多位北京居民反映,在从外地返京后的居家隔离期间,被社区要求必须佩带用于体征监测的电子手环。手环功能包括实时测量佩戴者的血氧、心率、体温、睡眠等情况,并需下载“微健康-体征检测专家”App配合使用。当日下午,由于收到的投诉过多,有受访者的手环已被居委会工作人员收走。

微信图片_20220715151026.jpg

电子手环,受访者供图

有街道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此举主要目的是监测体温,本意是希望电子手环成为电子门磁的替代物。据天目新闻报道,北京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回应称未发布过居家隔离人员需佩戴电子手环的相关政策。手环所属公司则表示仅提供必要信息给“想知道的单位”,不会外传,且手环不会采集位置等个人信息。

专家指出,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社区街道强制要求居民佩带电子手环不合法,属于违法行政。由于手环所监测的血氧、心率、睡眠、呼吸等方面的健康状况与防疫要求并无联系,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也超出了合法必要范围。

1

居家隔离被要求带手环测体征,卫健委:无相关政策

7月13日晚,微博大V@大红矛发帖称,自己从深圳南山返京后主动向社区报备并开始居家隔离,门外也被贴上电子门磁。在隔离期即将结束时,他又接到社区工作者的新通知,要求居家隔离人员必须佩带用于实时体征监测的电子手环,手环需配合“微健康-体征检测专家”App使用,以便于及时上报健康数据。次日下午,由于投诉太多,@大红矛的手环被居委会收走,其微博也被删除。

“我觉得根本不是为了测体温用的。”@大红矛直言,他怀疑手环是为了定位居家隔离者。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北京通州的吴雨身上,7月12日,她从深圳市南山区返回北京,按其所属潞邑街道的要求开始居家隔离,门外也被装上电子门磁,隔日收到了电子手环。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类似情况在北京昌平、通州、朝阳等多个区都有发生。

受访者提供的资料显示,电子手环全名为“多体征感知设备”。根据手环内附说明书,用户需通过打开手机蓝牙、位置信息等操作将其与App配对连接。该产品功能包括测量佩戴者的血氧、心率、体温、睡眠、血压,监测呼吸频率、运动状况,其中除了睡眠和运动状况为“自动记录”,其他功能均为五分钟测量一次,部分支持手动测量。

微信图片_20220715151125.jpg

手环内附说明书,受访者供图

据天目新闻报道,北京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在14日回应称,从外省市中高风险区回京,需要落实居家隔离政策,但未发布过居家隔离人员需要佩戴电子手环的相关政策。北京市12320热线也称未接到类似通知,可能是属地各社区的防疫要求。

此外,南都记者还从受访者所属的潞邑社区了解到,不仅是部分外地返京居家隔离人员需佩戴电子手环,前日里被划为中高风险区的通州区珠江拉维小镇居民也需佩戴电子手环,而这一要求是为了取代原有的电子门磁。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手环的外包装印附着“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的字样,而产品“合格证”则显示其制造商为“北京柏瑞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日期为今年1月。@大红矛告诉南都记者,此事发酵后,有冬奥志愿者私下告知他该手环与冬奥会期间要求志愿者佩带的相同,外盒上也印有冬奥会标志。

微信图片_20220715151216.jpg

手环包装盒,受访者供图

据红星新闻报道,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已证实手环系其产品,仅提供必要信息给“想知道的单位”,不会外传。该产品没有拍照录音等功能,不会采集位置等个人信息,目前其主要客户为政府或国企、央企,未向市场销售。

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根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使用电子手环实时监测体温有其准确性,而当下市面上类似产品基本可以实现定位佩戴者。“(电子手环)定位以后进行存储,再通过蓝牙把数据传给App,App再传给服务器后台。”

2

手环所收集信息超出必要合法必要范围

上交钥匙、铁丝锁门、打孔插棍……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半以来,各地“花样百出”的防疫手段早已屡见不鲜,推行电子手环一事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公众的不满情绪十分高涨。那么,此举的不妥之处在哪?可能侵犯了居民的哪些权利

事实上,将电子手环运用于防疫工作已有先例,但使用对象有差别。7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居家隔离的确诊者必须佩带电子手环,确保不会离开家居范围。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有网友表示自己位于上海、浙江也收到过手环。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政府通过强制手段要求隔离人员佩带电子手环实时监测体温,这种做法没有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行政。“对于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也持有类似看法——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社区街道强制要求居民佩带电子手环不合法。

在他看来,在类似问题上,相关主体应在该问题上给予居民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这和我们经常讨论的刷脸进小区问题类似,可以要求刷脸,但也要提供其他进入小区的方式,它不能成为强制性的唯一选择。即使我可以提供这些健康信息,但我也未必一定要以这种方式提供。”

今年5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隔离观察工作指引(第四版)》,其中除了要求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及时完成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还需每日至少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并主动报告,如有异常立即联系社区人员就诊。

南都记者查阅了多个不同地区政府网站发布的居家隔离管控标准及操作细则,发现基本都对上报体温做出要求。不过,根据电子手环的说明书,其监测对象不仅包括体温,还涉及血氧、心率、睡眠、血压、呼吸频率、运动状况。

许可认为,在健康监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大前提下,通过使用电子手环使人工监测转为自动化电子监测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一旦超出了正常监测范围就存在问题。在该事件中,电子手环所收集的信息已经超出合法必要范围,其所监测的血氧、心率、睡眠、呼吸等方面的健康状况与防疫要求并无联系。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郭兵直言,在如今已经使用健康码这一疫情防控手段的情况下,还要求推行电子手环并进一步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这种做法可能涉嫌过度收集,不符合必要原则。

他表示,该事件有三个方面存在不妥:首先,每5分钟一次的高频率体征监测没有必要。其次,电子手环收集了多项与疫情防控无关的其他信息,超出了必要限度。此外,政府委托第三方企业通过电子手环处理居民的个人信息,很难保证信息不会被第三方滥用。

3

“数字正义”的前提是给予民众选择权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在居民开始居家隔离前,社区通常都会提供一份“告知书”或“承诺书”让居民签字,其中列明了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种种要求,大多都会有这样一句话“不擅自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微信图片_20220715150904.png

网传某居家隔离承诺书模板

这类承诺书有怎样的法律效力?签署了承诺书,是否就意味着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可以对居家隔离人员实施安装门磁、佩带电子手环等措施?

郭兵表示,这类承诺书起到的是风险提示作用,并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承诺书无法代替具体的法律依据,它只能表达——如果不按照提示的要求去做,可能会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在他看来,不仅是要求佩带电子手环,包括安装电子门磁等“硬隔离”措施同样缺乏法律依据。

潞邑街道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透露,要求居民佩戴电子手环是为了取代原有的门磁,“有些居民觉得安装门磁不舒服,会被邻居投来异样的目光,所以咱们北京就优化政策改成检测手环。不是说要限制人身自由,而是让周围邻居更能接受一些”。

与以前手段强硬的“硬隔离”措施相比,要求佩带电子手环似乎更柔和,也可能更利于精准监督、减少周围人群的担忧。但从居民的反响来看,却产生了广泛抵触情绪。基层到底该如何把握防疫工作中的“尺度”?

“无论是相关的卫健部门还是基层政府,我觉得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充分地评估并且保证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尤其是涉及广大居民切身利益的时候,应该先征求意见再启动。”郭兵坦言,“不能‘一拍脑袋就决定了’。”

对于街道人员称此举是为替代门磁,出发点是为居民着想的说法,他表示,“不是说政府工作人员自认为是替居民着想,那就是居民想要的。政府应该提前征求意见,广泛告知居民,并且让居民自己做出选择。”不仅如此,政府部分还应明确告知其委托处理信息的第三方企业背景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手段。

许可强调,从根本来讲,民众有拒绝政府机关强制要求进行“数字化”的权利,“数字正义”的前提就是给予民众选择权。“要尊重民众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我不仅可以选择是否进行‘数字化’,还可以选择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数字化’,这是很重要的。”

采写:南都记者樊文扬 孙朝

编辑:蒋琳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