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全面吹响了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号角,系统描绘了以“十个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南头作为参与这项光荣事业的一份子,将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不动摇,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综合环境优化提升、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始终做到以昂扬的姿态、稳健的步伐,在全面参与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笃定地前行。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
南方都市报: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给南头带来了什么启示?谈谈体会。
徐宁军: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全面吹响了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号角,系统描绘了以“十个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南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精品城镇、美丽南头”带来很多重要启示。
一是要强化改革创新思维,敢于攻坚突围。改革创新是实验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谋划推动工作、破解发展瓶颈的“金钥匙”。南头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由落后农业小镇蝶变为全市产业重镇、工业强镇,铸就了“中国家电品牌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国轻工业先进产业集群”等金字招牌,另一方面也相应付出了较大的代价,面临着土地开发强度过高、产业空间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偏慢等深层次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扫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种种障碍,实现南头“二次腾飞”,就必须牢牢抢抓实验区建设机遇,大力学习和发扬孙中山先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深圳“闯、创、干”的精神作风,切实运用改革创新思维来谋划工作、推动工作、攻坚克难,做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努力探索出一批兼有创新性和实效性,能切实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硬招。
二是要积极对标先进,勇于争创一流。融合发展离不开学习借鉴。深圳是全国高质量发展高地,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更加主动虚心学习深圳、对接深圳,特别是在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方面,要求必须项目化清单化,逐项对比、优化提升。作为全市产业重镇、工业强镇和中山“北融”桥头堡,我们要善于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先进城市为师,以仅仅一水之隔的佛山顺德为师,学习一流、追赶一流,切实做到在对标对表中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奋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三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持续提升发展质效。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中山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凤凰涅槃,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主要抓手;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是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目标所指、行动所向、目的所在。南头作为参与这项光荣事业的一份子,将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不动摇,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综合环境优化提升、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始终做到以昂扬的姿态、稳健的步伐,在全面参与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笃定地前行。
南方都市报:在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背景下,南头如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突破当前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主动学习深圳等东岸城市先进经验,聚焦“十个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融合发展?谈谈思路举措
徐宁军:省委、省政府赋予了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光荣使命,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发出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奋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动员令。作为全市的产业重镇、工业强镇和中山“北融”桥头堡,我们将坚决扛起自己那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牢牢聚焦“六个一体化”和“十个坚定不移”目标要求,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勇于贡献,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主动学习、对接和拥抱深圳。对标对表深圳先进经验,持续缩减企业办事流程、环节、时间、成本,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审批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加快融入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想方设法推动深圳“设计+”“数字+”及丰富的创新资源赋能南头制造业提质升级。大力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腾挪更多发展空间,承接深圳优质资源溢出。
二是全面深化“北融”战略。加快交通连接,打通、升级镇之间的交通要道,配合支持南三公路快速化改造,谋划推动十水线和南头大桥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对接中山北部镇街以及广州、佛山的交通通达水平。深化产业协作,发挥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加强与佛山顺德区域协作,共同打造完整的智能家电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加快建设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深化公共服务协同,加强与佛山顺德协作,共同探索公共服务共享和社会科学治理,努力提升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是全力以赴腾挪发展空间。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只有华山一条路”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立足上半年取得的经验成果,继续凝心聚力、日夜兼程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确保完成年内拆除整理低效用地不低于500亩的目标任务,为承接深圳优质资源溢出、扶持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腾出空间。
四是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立镇、工业强镇”,加快构建以智能家电产业为主导,以大健康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以绿色化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产业为支撑的“1+2+N”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坚持扶优扶强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质骨干企业,培育培养亿元级高精特新企业,关心关爱中小微企业,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坚持用心用情、无私高效服务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推动现有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持续壮大发展底盘。坚持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坚持发挥中山市智能家电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市家电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中心等平台功能,强化创新公共服务支撑和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增强创新发展活力。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大力补齐第三产业发展短板,不断壮大电商等新业态。
五是持续发力提升城镇环境品质。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日夜兼程加快推进49条河涌治理,确保“治一条、成一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河清岸绿、美丽南头”。持续做好“亲水休闲”文章,不断完善滨江绿道功能设施,打造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学习对标先进经验做法,继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智慧水平。
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树立政治可靠、注重实绩、能上能下、事业为上、人文关怀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重点工作一线锻炼干部、识别干部,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南头铁军。
采写:南都记者王卫 通讯员南头宣
实验区不是一个拿来炫耀的“光环”,是突破中山发展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作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节点城市,在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山领题作答。“全市上下要高度统一、凝心聚力,共同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光荣使命。使命必达!”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向全市发出冲锋令。
为深入宣传报道中山全面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各项工作,南方都市报采访中山各镇街、部门,推出“一把手”访谈系列。
编辑:王卫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中山:举全市之力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