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公布的多个奖项中,广州喜获多项殊荣: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王筱頔凭借原创叙述体话剧《大道》获得“文华导演奖”,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正丹凭借杂技剧《化·蝶》荣获十七届“文华表演奖”,广州大剧院与北京中演四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执行制作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导演李伯男获得“文华导演奖”;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喜获“群星奖”;广州市文化馆“一团火”曲艺创作基地创作员杨婷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
广州市文艺精品迭出
近年来,广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勇攀文艺精品新高峰,取得诸多好成绩。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创排推出话剧《大道》、舞剧《龙舟》《醒·狮》《旗帜》、杂技剧《化·蝶》、杂技节目《升降软钢丝》、曲艺《大营救》《同心结》、粤剧电影《南越宫词》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舞蹈荷花奖”“群星奖”“全国杂技金菊奖”、国际马戏节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文华表演奖”“文华导演奖”等10多个重量级奖项。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若岚介绍,广州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在全省群众文艺创作评选连续三年居首位。
除新鲜出炉的“文华奖”“群星奖”外,广州今年还荣获第五届广东戏剧文学奖多项大奖,获奖数全省排名第一。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表示:“文华奖”“群星奖”获奖作品载誉归来后,广州将尽快开展获奖剧目巡演筹备工作,让更多观众共赏文艺精品。
日后,广州将继续创作更多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文艺精品,积极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文华奖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
文华奖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
吴正丹凭借杂技剧《化·蝶》荣获“文华表演奖”,吴正丹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兼艺术总监。其创新表演的杂技作品《肩上芭蕾—东方天鹅》《化·蝶》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第二十六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金小丑”奖等奖项;《化·蝶》以《梁祝》经典爱情作故事基线,结合庄周化蝶哲思,用杂技、舞蹈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现代手法重塑经典,弘扬中国文化的包容、中和、简约之美。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王筱頔凭借话剧《大道》荣获“文华导演奖”;《大道》以在岭南文化、独特的“粤商”环境和人文浸润之下成长起来的一批广东大型企业为原型取材创作,以个人的成长传记为线索,探寻个人与民族、企业发展与国家强大之间的深刻关系。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十多年来创作原创戏剧作品90余部的李伯男凭借舞台剧《活动变人形》荣获“文华导演奖”,该剧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从文学出发,以东方美学的思维,从文化反思、历史反思的角度,呈现了中国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矛盾、艰难与曲折,为观众提供思想启示。
广州蝉联全国“群星奖”:粤港澳演员同源同音同唱《同心结》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而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
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喜获曲艺类群星奖。这是继三年前《大营救》摘得第十八届群星奖后,广州蝉联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一轮红日耀海滨,长虹飞贯若龙腾,水拍桥梁传声韵,一弦一柱奏佳音,港珠澳大桥连血脉,人工岛上会亲人……”《同心结》由广州市文化馆创排,携手荔湾区文化馆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共同表演,粤、港、澳三地青年演员合作演绎,讲述了三姐妹同游港珠澳大桥,忆述“东深供水”“天鸽台风”驻澳部队抗灾等感人故事。据作品的主创、广州市文化馆副馆长石泉介绍,《同心结》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进行创作,运用粤曲南音这种岭南传统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生动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同心同德的人文风貌,唱出了湾区人民的家国情怀、团结奋斗,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东南音是流传于广东和港澳地区特有的一种曲艺形式,用粤语来演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乡音,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让作品的舞台表演艺术更具气势,《同心结》在传统南音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打破了以往传统广东南音委婉悠扬的演出方式。
节目主创之一、广州市文化馆创作活动部副部长崔冠星透露,该作品融入琵琶、古筝、扬琴等乐器进行编曲,三位主演是“一个平喉和两个子喉”的搭配,通过演员们较高难度的弹唱以及词曲上的细致编排,“跟传统南音作品相比,作品气场大、张力足,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同心结》从采风到研讨、从创作到修改、从排练到呈现,历时一年半,数次易稿、精心打磨。为将作品以更好的状态、更高的标准呈现给观众,粤、港、澳三地的十二位女演员和青年群文工作者们携手合作,同心面对种种困难。
节目主演之一、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助理馆员萧诗琳在赛前高强度集中训练,强化琵琶独奏和弹唱技能、在同组主创和演员的鼓励下提升自信;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副主任邱倩文在来广州排练期间,同时仍需兼顾学校教学、演出训练等工作。
澳门演员李卉茵表示,“很荣幸作为一名澳门的青年,能加入这个群体去角逐群星奖”,作品中的很多故事如港珠澳大桥、“天鸽台风”驻澳部队参与救援等,自己都亲身经历,引发心灵深处的共鸣,因此在表演中更能融入真情实感,唱好这一首可以流传的、见证这个时代的南音。
广州市文化馆“一团火”曲艺创作基地演员杨婷获牡丹奖新人奖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国曲艺牡丹奖已经成为发掘曲艺人才、繁荣曲艺创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提升曲艺艺术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品牌。
杨婷是广州市文化馆“一团火”曲艺创作基地演员,自小跟随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杨子春、史琳学习曲艺。表演的曲韵串串烧《年味儿》曾登上2014央视马年春晚。曾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全国群星大奖,群星表演奖,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等。
记者观察:广州群众文艺佳作展现湾区精神
佳绩的背后是无数工作者的辛勤和智慧付出,佳作彰显了人文湾区的群众文艺底蕴。
在刚刚降下帷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广州群文有三项佳作在“群星奖”决赛舞台上亮相,创下了自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以来广州市决赛入围作品数量之最。
除《同心结》获奖外,入围决赛的群舞《步步高》也获邀参加群星奖颁奖晚会。《步步高》是由广州市文化馆创作,源于广州援藏干部在西藏对口帮扶的真实故事。援藏路上,面对藏民阿叔一家突发的困境,广东志愿者们挺身而出、一步一步努力攀爬,不惧艰辛,始终坚定信念与藏民阿叔一家共渡难关。广东音乐与藏族旋律的碰撞,交织出心连心的感人场景,谱写了汉藏携手“步步高”的动人佳话,传递出一家亲的民族情感。
另一个参赛作品广场舞《湾区时代》由广州市文化馆与番禺区文化馆联合打造。这个唯一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的作品,运用节奏明快的音符,在现代化的氛围中突出广东精神,生动地描绘了当代湾区青年积极向上的奋斗群像。
本次收获“群星奖”的《同心结》,以及进入全国决赛的《步步高》《湾区时代》作为广州惠民精品力作,凝聚了三年来广州群文人的心血,也是广州、广东及湾区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体现。
三件作品创作至今,共参与了189场演出,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达558.06万,深受群众认可和喜爱。这是广州重视文化品牌建设和群众文艺创作的成果,同时也展现了湾区群众文艺创作的深厚底蕴与勃勃生机。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广州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一方面积极培养创作人才,每年均组织全市群众文艺创作论坛、创作沙龙、创作骨干培训班,创建9个创作排演基地,整合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基层创作人才,培育了一支支优秀的群文创排队伍;另一方面,通过“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的少儿艺术大赛、原创音乐舞蹈大赛、广场舞大赛、合唱节等各大群文赛事,以及“乡村村晚”“群文精品云展播”“文艺精品进基层”等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正能量的优秀群文作品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主旋律。
在今年4月公布2021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广州不仅总分全省排名第一,而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齐开花,一等奖获奖数占了全省一等奖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广东省最具代表性的示范性、导向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群众艺术花会,广州也是多次大放异彩。在2020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舞蹈)比赛中,广州市奖牌数、金牌数均位列第一。在2021年的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比赛中,广州市6个参赛作品斩获4金1银1铜。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供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馆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