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一则流调信息引发网友热议,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涉及一家桌游剧本馆。随即有传闻称,这家桌游馆的剧本设计为学而思语文组,主持人为前学而思名师,这其实是打着剧本杀的名义在地下补习。
10月10日晚,学而思培优官方微博发布《辟谣声明》称,该桌游剧本馆与学而思没有任何业务关联,学而思没有员工在该桌游剧本馆任职。
这则热闻延伸出来的是,人们对所谓“儿童剧本杀”行业的好奇:是否有真正面向儿童的剧本杀服务?和成人剧本杀有何不同?其本质是否如传闻所言,只是打着剧本杀的旗号做教培而已?
为此,南都记者采访了多位从业者。大多数人相信,相关行业终将进入蓝海。
一次流调引发的争议
从网友流传的图片来看,流调信息涉及的那家桌游馆的位置在前门大街,小朋友身穿锦衣卫服装,正围成一圈参加活动。该桌游馆负责人兼悦河马品牌创始人金一锴为南都记者还原事件时称,当天进行的是一类被他们称为“沉浸式观影互动剧秀”的活动。通过扮演小小锦衣卫,小朋友由演职人员带领着通过寻宝、游戏、互动、演出(如学会简单的武打动作)等环节搜集线索,最后完成主线剧情(如还原玉玺丢失的真相)。
尽管外界盛传这类活动为“儿童剧本杀”,金一锴更希望把它称作“儿童剧游”。两者最大区别是,儿童剧游主要面向的年龄段为5-12岁,剧本不含儿童不宜的元素,也就是“含杀量为零”。和成人剧本杀通常只有一个DM(主持人)不同,儿童场一般多人同行,至少一人负责控场,两人演绎。
目前他们的儿童剧游DM主要来自于成人剧本杀DM的转型,大部分是兼职。除了带本的经验,他们也会需要一些教育指导。金一锴回应称,和传闻不一样的是,他们确实有一位曾在新东方任职的员工在职,而不是学而思。相比于内容建设,金一锴表示这位员工更主要负责的是服务培训,包括学习儿童的思维、如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怎么和他们接触。“因为他(该员工)带孩子更专业,知道孩子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反馈,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是最关键的。”
那么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是否还是在解题?是否如传闻所言“换汤不换药”?该店铺一位儿童剧游DM刘小珍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儿童推理剧本基本都是以物品丢失为触发事件,小朋友被分配不同身份、不同技能,按照工作人员指引去找寻线索。以前述的小小锦衣卫为例,前半段类似于戏剧演绎,每一幕会有不同的活动要求,比如到茶馆打探消息,通过和NPC对话获得线索。后半段则会到户外“寻宝藏”,通过谁是卧底、投壶等小游戏进行分组,完成游园活动。
刘小珍补充称,在年龄更小一点的场次,参与活动的都是学龄前儿童,不一定能识字。所以他们手中没有剧本,也不会被分配角色,主要由工作人员引导着参与互动游戏。出于安全考虑,家长可以陪同观看,偶尔协助孩子一同参与。大一点的孩子,许多父母在来了两三次后,只会在附近或楼下等待。
因为家长也需要一个单飞的时间,金一锴透露,现在这类需求比较大。家长愿意为两个小时付费,除了希望改善封控对孩子社交生活的影响,也需要专属于自己的休息时光。他表示,自己的店只做了一个星期的宣发,就收到了不错效果,已经有100名左右会员。除了单场活动,还有半天、全天的活动。
刘小珍观察到,很多来玩的孩子都是一二年级,暂时没有太多课业压力,家长希望他们通过这项活动到户外去、锻炼社交能力。“小朋友都有手表,什么小天才。就像我们玩微信一样。活动还没开始,他们就围在一起加好友了。”
儿童也有情感本?
通过商家描述不难看出,儿童剧本杀或儿童剧游的形式并非从未出现过,多少有着夏令营、沉浸式课堂、亲子互动等活动的缩影,只是现在内容有了更新潮、更完善的变化。特别是乘上“剧本杀”的东风后,骤然变身更吸人眼球的产品。
郑文辉的新星魔方团队原本专注于成人剧本的开发,“双减”落实后决定单独开辟儿童剧本的业务。现在服务分两条线,一类为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另一类则是商业机构的项目。
对于前者,由于学校需求不一,他们提供了更多版本——从最极限的45分钟,到普通的90-120分钟不等。郑文辉提及,基于很多现实因素,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很多学校没有资金和能力运营课后延时服务,因此会选择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监管要求。
对于商业机构,则采取基本费用(授权费和培训费等)加分成的模式,遵循原来教培行业的规则。在价格方面,同样对标儿童活动,而不是成人剧本杀。这意味着,单场活动费平均比成人剧本杀高出30%。郑文辉解释称,这是因为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基本上是空场,场地成本会更高。
他们推出的财商、口才、历史、科普、推理剧本,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流行的儿童剧本类型。和成人剧本最大的不同是,儿童剧本表达的东西一定要有正能量的立意,“成人完全可以写一个欢乐的本,玩完就完了,也没什么问题,但在儿童这里是不存在的。(儿童剧本)是要有内核的,还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展开。”
和成人剧本杀的情感本类似,儿童也有对标的情感本。由小朋友扮演的玩具从垃圾桶里开启回家之路,通过各种小游戏(“冒险”)找到自己的主人,最后会发现主人其实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工作不得不搬到新家,父母在搬家时擅自把玩具扔了。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苦衷,就是本子的内核。”郑文辉介绍道,因为杀人案最刺激,所以总是作为成人剧本的触发事件。而儿童剧本的含杀量为零,就会需要其他的触发机制。由此,他们在儿童剧本的投入,也比成人剧本大得多。“我们(创作)成人剧本八个人,儿童剧本投入了近20个人,目前的利润还很薄。”
另一个内容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做到强成果外化——如何让家长在两个小时后直观感受到儿童剧游带来的变化。由于目标客群设定在小学一到六年级,实际消费决策者是家长而非学生。在郑文辉看来,家长的期待值70%在于孩子能开心地玩,30%则是在玩的同时能学到东西。
业界现存教培转型和原剧本杀两大类从业者,各自的“解题”思路也不一样。郑文辉认为,剧本的优势不是呈现1+1=2,而是在玩乐中激发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他以一个历史本为例,意外穿越到宋朝的小朋友会拿到关于勾栏瓦肆的线索卡、学习用筷子搭一个石拱桥、体验上元节的节日活动,最终找到时空穿越的真相。
从资深教培人转型的天艺儿童剧本创始人崔燕认为,大部分家长不会长期为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买单,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享受游戏和收获成长。针对这一痛点,她的团队把剧本内容和教材内容挂钩,每个本子都能找到对应的课文,再形成系列。比如二年级有篇课文讲述小镇生活,他们据此设计了一个财商本。小朋友扮演农民、工人等不同角色,按照不同劳动方式挣钱,再用钱在DM扮演的商人处买卖物品。
监管的要求
这一行业现存的推广难点在于,市场熟知度还不够,家长也还没有形成长期付费习惯。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这类活动的认知度都不高。特别是近期有传闻致行业陷入“变相教培”争议,也是他们现在要打破僵局的关键。
金一锴透露,在变相教培的传闻出来后,悦河马已经向北京市教委报备了相关信息,暂未得到反馈。为配合疫情防控,目前所有门店都处于活动停止状态。
除此以外,这一领域的现状却是——尚未有明确的监管细则,也不清楚会被划分到哪个行业进行监管。DM是否要求持证上岗?剧本内容如何审查?门店经营是否需要备案?这种不确定性,是从业者对未来行业发展最为关心的部分。
今年6月,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将线下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纳入管理,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采取适龄提示、限时等措施;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北京也在今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订中,明确提出剧本娱乐经营者应对剧本娱乐活动内容和场景进行未成年人适龄等审查,并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不适宜未成年人的,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但针对儿童剧本杀或儿童剧游的监管细则,还有待明确。究其原因,当前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链都尚未完整,更毋论监管体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的市场规模达170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200亿元。尽管儿童剧本杀在今年被轮番报道,但金一锴认为,相关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仅在1000万左右。
现实的问题是,这一行现在可能连养活自己都很难。正因为单靠卖本难以覆盖研发费用,郑文辉更多以方案制提供落地服务。崔燕的产品也需要依附于儿童书店、图书角、手工店等第三方,作为一个轻资产项目生存。金一锴的门店开业至今,由于疫情等因素,营业时间加起来不到两个月。他说,如果经营成人剧本杀的难度是一,这个就是十。
桌游也好、托管也好,他们希望打开门让更多人看到这个行业,也让行业早日迎来合规化。金一锴直言,从业者是需要行业合规化的,“越规范对我们来说越好,因为能够在框架里进行商业运作,减少政策变动对公司运营的影响。现在没有人去注意(合规),主要是市场还太小,没有到那个阶段。”
尽管现实“骨感”,接受采访的从业者还是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十分看好。郑文辉预估在未来两年内,儿童剧本杀会有一个井喷式爆发,将要超过成人剧本,因为其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要大得多。相较于局限在桌游店的成人剧本杀,郑文辉的客户名单里还有学校、儿童书店、亲子露营、甚至是楼盘开业。包括和CGV影城也有合作,作为它们空场时段的增收项目。
崔燕也曾一度崩溃。做了13年教培,她在“双减”后毅然把所有钱投进儿童剧本的研发,一开始每个月卖出去的只有个位数,但现在销量已经翻倍。她确信,家长的消费力和消费意识已经被培养起来了,“双减”后还是会有更好更完善的教育产品不断出现。
目前,儿童剧本杀的流量阵地主要集中在抖音和小红书。抖音相关话题已有近900万次播放,小红书相关阅读数也有近200万。其中不少是招募加盟商的内容,不仅能作为教培机构的消课方式,也可以是普通人的赚钱副业。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如今这类儿童剧本杀正在“打入”公园或博物馆,让历史建筑成为剧本杀探密的实景。仅北京市内,就有北海公园、颐和园等十余处公共场所推出实景剧本杀。
2019年被认为是剧本杀“元年”,从野蛮生长到走向规范化,2022年已步入成熟期。究竟在未来,儿童剧本杀是否能够走过同样的历程,成为一门新兴生意?答案还待时间揭晓。
采写:南都记者黄慧诗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