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初的湾区”!南海大地艺术节11月18日开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2-11-16 22:53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于11月18日正式开幕。大地艺术节,让艺术发生于乡村,以自然为场景,在村落和田野中展开;首届主会场选址西樵镇,凝聚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75位(组)艺术家参展,创作70多个艺术项目,激活西樵山周边文旅资源。

800x1142_6360f1c431c8d.jpg

800x800_6360f1c453da2.png


首届以西樵镇为起点

计划用10年时间拓展到南海全域

“艺术在樵山 -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2022”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将于11月18日开幕。艺术节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主题,运用在地化的艺术创作方法,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大地艺术节通过设立组委会,组建保障持续运营的执行架构,首届以西樵镇为起点,计划用 10 年五届的时间,逐步向南海区全域拓展。

“南海旅游”官微表示:南海大地艺术节是南海区以创新文旅业态带动南海乡村振兴的“爆款”之作,通过引入大地艺术节的模式,吸引海内外顶尖艺术家在南海大地上驻留、创作,并同步带动南海乡村艺术文创、酒店民宿、特色餐饮、房车露营、户外拓展、文旅沙盒等新业态集聚发展,首届大地艺术节于2022年11月18日开启,正展期3个月,2023年2月下旬后进入常态化运营期,部分艺术品会被长期保留,并于下一届艺术节进行更新和叠加,以提升乡村、景区的复游率。


西樵镇 176 平方公里地域

被封为3大区域组团和8个分区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孙倩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自今年8月份开始,大地艺术节团队走遍南海大地,发现南海底蕴极为深厚,而且是一种难得的,随着时间长河流淌至今的活态文化,在每一个大历史的节点上,南海从未缺席过。

艺术节选址分区示意图.jpg

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主会场西樵镇的 176 平方公里地域中,遵循“样本的多样性、文化特征的代表性、选址区域的发展性”3 个主要指标,作为选址的判断依据,对艺术家和艺术项目进行有机选择与分配,规划梳理为:3 大区域组团(一山一湖之山湖对望、一岛一墟之江岸相守、三村一园之村田辉映),8 个分区(西樵山、听音湖、平沙岛、太平墟、松塘村、儒溪村、凰岗村、渔耕粤韵)以及 4条观览篇章线索(文明的探訪 + 生态的巡礼 + 耕读的智慧 + 美食的迴廊)。


45组艺术家团队

近200人次来到南海实地考察

本次参与的艺术家身份也多元,除了绝对意义上的“艺术家”之外,建筑师、设计师、摄影师、音乐家、舞蹈家、美食家、传媒人、文化学者也都参与进来,很多艺术项目有强烈的跨界属性和破圈性质,用艺术节这种新的组合方式,让原本属于都市的、属于少数人的“艺术权利”为更多的大众所共享。

发布会首批公布的艺术家群像.jpg

从今年2月份开始截到10月初,45组艺术家团队,前后70次总计近200人次来到南海实地考察,部分因疫情不能来到现场的艺术家,也会根据组委会提供的翔实的地域文化资料展开创作。到11月18日开幕,预计将有90多组艺术家创作超过70个艺术项目,分布在本届南海大地艺术节的8个艺术分区里。为期三个月的艺术节集中活动期间,还会有十多次各类文化活动举办。集中活动期后,首届艺术节在2023年春天到2024年夏天这段时间里,还会以日常运营的状态持续开展。


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

艺术工作坊等各种丰富活动

无论从机场、火车站抵达广州或佛山,都可以乘坐巴士专线到达南海区西樵镇。游客们不仅可以优先选择住在西樵镇上的酒店,也可以选择就近住在毗邻的九江和丹灶;或是桂城街道、狮山镇、大沥镇。

西樵山牌坊.JPG

完整观览艺术节70多个艺术项目,大概需要三整天的时间。参观艺术节需要进入艺术节公众号,在线购买艺术节门票。艺术节的门票就像一本护照,一本艺术的护照。每一页上都标记着带有艺术项目编号的小格子,看过一个打一个卡,完整看下来,需要走遍全部8个分区,盖满打卡章的艺术护照,也非常值得纪念。

记者了解到,作为本次大地艺术节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携程与南海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携手开发的“南海文旅星球号旗舰店”将设立南海大地艺术节专区,集结最前沿最全面的艺术节活动动态、精品体验攻略及优选旅游产品等,为旅客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从“种草”到“拔草”的一站式服务。后续携程也会深度参与到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各项品牌宣推及活动中,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为艺术节及南海文旅赋能。

艺术节期间,现场还将举办包括艺术工作坊、对谈会和讲座,电台广播、市集嘉年华、音乐舞蹈和舞台剧表演在内的各种丰富活动。艺术节还开发了大量精美的艺术衍生品,对于年轻的潮流一族来说,这些可是心水好物。


专访

从大地艺术节

可以看到“最初的湾区”

孙倩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与发生在都市的特定门类或形式的艺术展览不同,艺术节上的艺术项目非常多元。既有公共艺术性质的户外装置,也有利用旧厂房、旧民居改造的室内小型美术馆,还有与公共设施、乡村环境融为一体的,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创作。

孙倩认为,大地艺术节所秉持的“地域型艺术”,应该为乡土服务,为这片土地创造新的价值。当艺术的阅读对象、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艺术家的创作基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分野在今后的乡村文化活动会更加蓬勃,原本以城市为主要阵地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家也在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而中国广阔的乡村城镇正在为大家提供新的施展。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 孙倩.jpg


艺术家如何呈现

“最初的湾区”

游客可以从南海大地艺术节见识到怎样“最初的湾区”?对此,孙倩表示,在艺术项目的创作方面,艺术家们是基于“在地性”准则和“最初的湾区”这一主题展开创作的。“最初的湾区”是一个宏大的轮廓,而艺术家则通过他们特有的能力和着眼点,从局部、从细致入微的观察中,来共同拼合这个完整的故事。

西樵山-南海区西樵镇提供.jpg

有的艺术家通过采集声音,创作重现岭南生活的中自然天籁;有的艺术家在立体的空间进行刻绘,记录下本地人生产生活中的瞬间;有的艺术家以花卉植物、农作物、养殖业为题材,表现南海的生态样貌和背后的逻辑;有的作品运用本地的材料和工艺,让传统的资源和当代的艺术实现结合;有的作品则发生在本地的餐厅里,艺术家用创作将原本朴实亲民的餐饮空间,装点得更加“新潮”具有吸引力;有的艺术家利用旧的市场进行改造,让旧的市集街中心焕发新貌,点亮人们的视觉,成为新的地标;有的艺术家则以百年古树为题材,讲述一个从儿时记忆到今天的乡愁故事;有的艺术家提取了斑驳的老墙皮,用重新剪裁与刻制,叠加出一个穿越时空的全新视觉印象;有的艺术家深入乡村深处,发现细微体验生活,为本地人定格下朴实而真挚的笑容;有的艺术家为村里的老年人们,创造了一个充满色彩与活力的小花园,既关爱了老年生活,也为外来的观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本地的小窗口。


希望吸引更多高品质的

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南海

主办方南海区委区政府的愿景,是“借助南海大地艺术节的举办,将南海打造成为大湾区新的文化高地,引领南海成为湾区度假旅游的首选地,以及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孙倩介绍,在这样一个目标蓝图下,一方面希望通过艺术节的方法和衍生力量,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本地文化竞争力、促进乡村文明水平。另一方面也希望利用大地艺术节全域散布式、游客停留时间长、高复游率等特点,将本地现有的文旅资源串联起来,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目的地化、旅行主题化、客群特定化的聚焦,让本地的文旅景区、酒店业、餐饮业、文创业都能够共享流量扩大边际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借助艺术节的号召力和想象力,吸引更多高品质的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南海,尤其是包括西樵镇在内的,重点发力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的南海西部三镇,共同打造实现丰富多元的,自然与人文并重的优质旅游环境。

孙倩还透露,“艺术节开幕之前,就已经有不少文旅项目投资开始在艺术节的几个举办分区提前布局了,有投资营地的,有开设餐厅的,有筹备集群民宿的。在艺术节举办的老街上,个别关门了十几年的老店铺也打算重张营业了。一些原本不是旅游目的地的村落,也突然出现了不少看了艺术节公号文章介绍闻风而来的游客,虽然他们暂时还看不到艺术项目,但这些原本并不是旅游视野内的地方,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感受和体验,这也说明了,真正的人文旅游和全域旅游,并不一定要发生在传统的景区里。作为一种“没有屋顶的美术馆、没有围墙的风景区、永不落幕的艺术节”,在旅游带动和产业拉动上,社会公众,尤其是文旅业界给予了大地艺术节模式以足够的认可与信心。”


本地村民有参与

艺术家的在地创作

在南海大地艺术节举办的8个分区当中,有一个岛、一条老街和三个村落,聚居着大量本地村民,艺术项目就发生在他们的生活环境当中。一些闲置的老蚕房、旧店铺和老民居被用做艺术展示的空间,艺术家在其中的创作,不仅呈现了对本地文化的致敬,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们关于家的记忆的延续。

听音湖-南海区西樵镇提供.jpg

艺术家的在地创作过程中,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孩子和年轻人,也经常来探班,甚至参与到了创作当中。对于发生在此间的事情,孙倩讲述,有的邻居阿姨自发帮艺术家打扫创作空间的卫生,甚至还有人送来了茶水和水果。这些村里人,虽然不太懂艺术,但他们的友好和热情,还是给艺术家们带来很多感动,这些其乐融融的美好印象最终也会留存在作品里面。

除了这些亲密接触之外,艺术节还面向本地村民展开志愿者招募,虽然现在艺术节还没有开幕,但他们的热情非常高涨,透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劲儿。他们嘴上虽然没说,但是从眼神里能感觉的到,在自己家举办的艺术节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参与呢?当然,在本地从事建筑装修业的村民,以及拥有传统手艺的匠人,也成为共同打造艺术项目的一员。这些发生在身边艺术项目,或多或少都有乡亲们的参与,他们是乡土故事的主角,也是创作的参与者,更将是用笑容感染游客的讲述人。

对此,孙倩欣喜地表示,“对于大地艺术节来说,艺术家从来不是主角,本地村民们才是。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一直坚持的”。


以地域创生为目的

发起融合艺术和跨界参与项目

当大地艺术节与当地文化发生了深刻地融合和联结之后,大地艺术节或可对南海精神持久地、脱胎换骨地“改变”?孙倩透露,除了针对这些艺术分区的在地创作之外,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还将以地域创生为目的,联合音乐家、舞蹈家、美食家、设计师、美术院校、社会研究机构发起一系列融合艺术创作和跨界参与的特别项目。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基于艺术与地域创生相结合的社会合作,是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一项长期行动,还在不断地创意酝酿之中”。为推广传扬南海醒狮文化,将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发起,拟邀请音乐制作人唐森编曲、流行舞者周星夙编舞的“闻狮起舞”南海街舞醒狮操,用潮流方式向传统致敬;为了促进青年人群体关注乡村、了解乡土,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联袂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选推青年艺术家展开创作的“ONE ROOM”青年艺术计划;为了关爱乡村老年人生活状态,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联合 NYID 设计研究中心实施的“幸福花园”艺术疗愈行动。


专家观点

景区代表(“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曾令华):艺术是高山流水,旅游得会知音,所以阳春白雪要吸引下里巴人,需要多些大众的元素,参与体验分享的元素,要不就会成为独角戏。景区可以将艺术节作为难得的资源,将资源开发成产品,并与景区当季的产品,当季的市场旅游主题相融合,制定出线路,推给各大线上线下渠道,拉动客流。

艺术家(“儒溪村的壁画和雕塑”文那):在壁画和雕塑的故事结合中,讲述这个自然村落的历史、传说,使村民和村庄都置身于一个穿梭往复的虚幻时空。以观众亲身参与并得到奖励,鼓励大家行走在村庄的每一个隐蔽的角落。

文那 小.jpg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供图: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组委会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肖阳,陈养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