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男子50元买到中华鲎放生!专家称其种群数量正大幅下降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2-11-03 15:29

近日,一男子在市场上花50元买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的消息引起关注。11月2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蔡良华告诉南都记者,经称重,这只中华鲎重约1.8公斤,已在附近海边放生。有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中华鲎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希望推动建立保护区,并开展这一物种的人工繁育工作,让中华鲎的种群能够得到延续。

微信图片_20221103132314.jpg

50元买到“奇怪生物” ,孩子提醒后发现系保护动物

11月2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蔡良华告诉南都记者,10月30日,有热心群众联系上相关部门,称自己花五十块在市场上买到了一个相貌奇怪的动物,回家后被儿子指出可能是国家保护动物。

海门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这名男子买到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经称重,这只中华鲎重约1.8公斤。随后,执法人员将它拿到附近的海边进行了放生。

微信图片_20221103132319.jpg

11月3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翁朝红告诉南都记者,在我国,中华鲎亦称中国鲎、三棘鲎等,从长江口到北部湾均有分布,但由于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她分析称,这次被热心群众误买到的中华鲎已成年,但这一物种在江苏并没有分布,有可能是被人在其他地方误捕后售卖的。

专家:希望推动中华鲎保护区建立

翁朝红表示,中华鲎想要生存,需要三种生境。

首先是产卵地。中华鲎的产卵地在含沙的高潮区海滩里,夏季涨潮时,公鲎会抱着雌鲎,爬到沙滩上产卵。随后,它们会将受精卵用身体推进沙中十几公分的位置。两个月后,幼鲎就会被孵化。

幼鲎孵化后,需要经历十几年、十几次的蜕皮才能长成。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需要居住在泥沙比例适当的潮间带中。直到长大,再游入浅海生存。

但目前适合中华鲎产卵的沙滩及幼鲎生存的潮间带数量正大幅度下降。再加上鲎蓝色血液中一种特殊的蛋白遇到细菌内毒素会发生凝集反应,由此原理制成的内毒素检测试剂“鲎试剂”在全球广泛使用,也使中华鲎遭到了大规模捕捞,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翁朝红告诉南都记者,她目前主要在福建沿岸对中华鲎的生存情况进行调查。据当地老渔民回忆,三十、四十年前,到了繁殖季节,沙滩上遍地都是上岸产卵的鲎。有句俗语叫“六月到,鲎上灶”,形容的便是当时鲎密密麻麻的景象。但现在,这样的景象已经很难见到了。

翁朝红称,接下来,他们希望继续对福建地区中华鲎栖息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推动建立中华鲎保护区。同时,开展这一物种的人工繁育工作,从而能在适合地点对中华鲎进行增殖放流,让它们的种群能够得到延续。

采写:南都记者 杨天智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