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借着路灯的光,徐超拿一根铁棍,三两下功夫就把井盖撬了起来。他将听音杆插入漆黑中,从一头听城市路面以下的声音。那是一种浑浊的声音,混杂了各种高低频率、大小分贝的“城市交响曲”。但对于徐超来说,他要从中分辨出极细极细的一丝“咝咝”声,以判断水管是否漏水。
今年38岁、从业超过15年的徐超是一名自来水管探漏员,这是城市公共服务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工种。所谓探漏,就是对城市供水管线健康状况进行体检,若发现漏水即标记维修。
夜深人静之时,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这里,好像有点声音!”徐超弓着腰,听罢听音杆,拿起听漏仪,放下探头,机器上头的液晶数字在跳动。
在打开的沙井盖还要再下方的漆黑中,各条城市管线交叉纵横——有燃气管道,有电缆,也有着各种材质的自来水管。这些水管埋在地下经年累月,温度变化、土壤腐蚀……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材质老化出现渗漏。若发生大面积爆管,就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供水。
工作中的徐超。受访者供图
水管渗漏的声音,非专业人士很难向外人言说。在徐超看来,那是一种“咝咝”的声音,像高压锅炖东西冒出来的水汽声,“管材埋深、口径、管径压力、土质结构不同,漏水呈现出来的声音都不同。”
徐超是四川自贡人。他说,自己是机缘巧合入了这一行。他记得在老家第一次做探漏工作的时候,老师傅让听听漏水的声音,“都听懵了,声音遍地都是。”只有越听越多,功夫才越练越纯。一开始,他还需要借助听漏仪之类的专业工具,现在他大多凭借听音杆上的判断。而老师傅的判断,有时候就是错不了。
不过,即便有着多年从业经历,也不是每次都能百发百中,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有次,徐超在路上走,突然听到“咝咝”声。从事探漏工作15年,这份职业多多少少让他落下了“职业反射”——听到哪里有声音,总会凑近看看,竖着耳朵听是不是在漏水。因此他本能地认为,这个“咝咝”声一定意味着是哪里漏水了。但他兜兜转转最后才发现,是一户人家在用高压锅炖肉。
这是一个寻常夜晚的一次普通巡查。
徐超所在的自来水探漏团队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出发,开一辆工程车,到地方了就下来徒步走。撬起井盖,放下探头,一路走、一路听。此时是城市中逐渐冷清的时候,路面的车辆开始稀少,有时候静得能听到呼呼的风声。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来自城市地面以下的呼吸声才会变得清晰,清晰得足以让他们捕获。
巡查计划是按部就班的。广州自来水公司专职探漏工作的有近60人,每年必须有计划地对城市路面底下的水管管网进行分片区巡查,分配到每个月压茬推进。
徐超和同事。受访者供图
“眼观、耳听、手摸、脚巡”,探漏员深入到每条路段、各个大院小区,发现漏点后,喷红油漆做好标记,立一块牌子,等待同事后续跟进。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如水管爆漏、居民小区缺水缺压,他们是“先行部队”,要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探漏。
“有时候漏点还是特别难找的,不一定一找一个准。”当找不到漏点时,徐超只能反复查探,在管线周边进行各种调查,在同一片区来来回回地走。探漏员有个共同特征:手机的微信运动基本上两万步起步,常年占据榜单前列。
今年7月,天河区燕塘附近有一个小区的夜间流量数据出现异常,凭着经验,徐超初步判断可能是地下水管出现了渗漏。然而到现场后,拿着探漏设备一通捣腾,却始终没发现有漏水音。
徐超深知,他们碰上的是一道棘手的难题——数据肯定不会出错,但是漏水点在哪可不好找。“这项工作最需要克服的是畏难情绪,明明知道有地方漏水,却怎么也找不到漏点,往往是最苦恼的事情。”徐超回忆说。
将近一周的时间,这个5人团队就围绕小区附近转悠,才把渗漏点缩小在一个幼儿园的下方范围。在征得同意把橡胶路面挖开后,他们恍然大悟:多层橡胶铺设的路面充当了隔离声波的屏障,怪不得总是听不到漏水声!最终证明漏点定位准确无误。
如今,探漏设备也在“升级换代”,现在在电脑上就可以对供水管线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发现漏水就会立马发出警报。然而,在自来水探漏这个行当,技术还代替不了人工,这一点也让徐超们颇感自豪,“越是摸不准漏点的时候,就越要沉下心来,凭借手上的设备与经验,一点一点去听埋藏于地面下的自来水‘密语’。”
昼伏夜出,是探漏员的常态,他们可以说得上是最熟悉“凌晨四点的广州”的一群人。这样的工作节奏,也给探漏员带来不少误解。
深夜出行,掀井盖,一会儿瞅瞅这儿,一会儿听听那儿,工作起来像极了“非法分子”……不了解他们工作性质的居民,往往觉着这群人行为怪异。一不小心,他们就成了被举报的对象。“被当成过捕蛇人,也被当成过抓老鼠的,甚至有一次,小区居民举报我们是偷井盖的。”徐超苦笑着谈起这些经历。
探漏员这份工作虽然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但却让徐超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也让他品尝到了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人的职业荣光。“我的工作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守护着市民正常用水,探漏期间所有苦和累在找到漏点、协助完成修复的那一瞬间就变得值得了。”
“我从基层来”栏目讲述城市一线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典型故事,体现广州各行各业在奋进新征程中昂扬向上、踔厉奋发的精神面貌,宣传广州在提升治理效能、服务保障民生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采写:南都记者 张思琦 陈杰生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