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出你的抗疫故事”11月6日起陆续推出。
南方都市报面向全网征集抗疫故事,我们期待跟疫情相关的您,提供文字、视频、图片均可,南都随时倾听,为您执笔记录。
邮箱:qpaaqp@126.com
电话:17788353927(王记者)
第23期
主人公:广州建筑邓健宁
时间:11月8日至今
11月7日,广州建筑下属装饰集团组建了一支10人志愿服务队,服务荔湾区站前街管控区里的居民,年轻小伙儿邓健宁是其中一员。荔湾有不少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不擅长在网购平台买菜,更别说抢购了。邓健宁和小伙伴们会在前一天晚上跟老人们沟通好菜品,选好价格最优惠的平台,次日凌晨6点就出手,基本能买齐菜品。这几天,他们帮了好几位老人在平台买菜。
邓健宁凌晨6点帮荔湾区刘婆婆在网购平台买菜。
“麻烦您看看要哪款猪肉,我马上下单,我怕等下又没了。”11月9日清晨6点24分,广州市荔湾区站前街的管控区里,起了大早的年轻小伙儿邓健宁在用微信与年近七旬的刘婆婆沟通,他要赶早给她采购前一天下午约定的生鲜清单。
刘婆婆老两口未与儿女同住,也不会用手机网购,因未储备好食物而犯愁,遂在楼栋居民服务群里提出了诉求。这一信息有效转达给了志愿服务队领队邓健宁,就在8日晚,他与多名队员共同守候在网购平台前,对比、选货、添加购物车,等待次日与老人确认下单。那天,他们完成了“网购+配送”一条龙服务。
以下是邓健宁口述文字整理:
我们是广州建筑下属装饰集团的一支10人志愿服务队,11月7日晚接到荔湾区防疫支援任务后迅速组建的,前来支援站前街的管控区域。当天,荔湾区对站前街等几个街道的部分区域实施了临时管控措施。
11月8日早上,我们来到站前街流花社区报到,划分进入网格,经过培训后开始入户摸查工作,登记住户人员信息和特殊需求,也让居民扫码加入楼栋居民服务微信群,建立“街道社区——居民群众——志愿者”三位一体的联系网络。这项工作从早上9点忙到了晚上9点。
当时我们特别记录了一些居民的特殊需求,比如谁不会用智能手机、谁家缺少生活物资、哪些是老人家等,我也把我的手机号给了网格的居民,怕他们有急事时找不到我。有些居民会问如果有需求怎么帮他们解决,因为我们刚来,不敢随便承诺,就反馈给了街道办。街道办答复说,如果志愿者能直接解决的可以直接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街道反馈,由街道统筹处理。
当天下午,住在西村三约大街的刘婆婆在楼栋居民服务微信群里发了一条诉求:老两口没和儿女同住,也没来得及准备食品物资,不会用手机网购。后勤信息员看到这条信息就通知了我。大约晚上7点,我电话联系了刘婆婆,和队员张健玮上门登记了她家的购物需求。他们想买一些鸡肉、猪肉和瓜果蔬菜,我们现场打开网购平台给他们挑了一些。
回入驻酒店的路上,我一直不停地刷新平台页面,想着有货品的先赶紧下单。由于比较晚了,又是采购高峰期,不少菜品正在补货。晚上在酒店休息时,我们几个队员分别上不同平台查看菜品,有的平台“爆单”了,有的平台无法送达我们所在区域。对比之下,我看到有一个平台比较适合采购。
9日凌晨,我终于买到了第一批菜,有一只鸡和部分蔬菜。那天早上5点多我就醒了,7点半要上岗,因为我们刚来,我也想多花时间尽快熟悉一下工作。醒来第一眼,我就赶紧看看平台上有没有菜品。刘婆婆早上6点20分时通过了我的微信加好友申请,正好猪肉有货,有精瘦肉和里脊,我就赶紧截图给她看,问她要买哪款、要买多少,我可以马上下单把菜买到手。他们想买的节瓜,平台上并没有,就说黄瓜或丝瓜都可以,我就给买了黄瓜。还有水果,我说平台上的苹果很贵,并截图给她看,她也立马回复“买一盒”。这样一来一回地沟通,前后也就十分钟,买齐了刘婆婆她家需要的菜品。
因为快递只能送到卡口处,我想着老人家不方便出来拿,订单就留了我的电话号码,想着自己跑一趟送上去。两次订单一共走了两趟,当天下午就把网购菜品都给他们送到家里了。我们穿着防护服在门口把菜递给老人,他们很高兴,双手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那一刻真的很开心!老人家住的楼是教师职工楼,他俩应该都是知识分子,很支持我们志愿者的工作,后来,他们通过微信将费用转给了我。
这几天,我们已经帮了几位老人家从网上买菜,有些买菜不方便,有些老人家特别想吃迟菜心,我们都在尝试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能帮多少是多少。11日那天,荔湾区已经向几个街道临时管控区域居民派发了多价位、多品类的“生鲜物资包”,全力为居民做好生活物资保障。
我不是第一次到基层支援抗疫工作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帮老人家网购买菜,算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因为临时管控,居民多多少少会不知所措,我看到街道一直在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我们作为志愿者,也会尽量去协调,希望尽快能够解封,大家回归正常生活。
老人收到菜很高兴,双手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那一刻真的很开心!
记者有感:
邓健宁是一位有心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在给素未相识的居民选购菜品时,如同给自己选购,不仅赶早,还有心提醒“价格很贵”,让居民在特殊情况下也能买到满意的物资,最终得到居民的大力点赞。在基层抗疫一线,这些为民服务的志愿者,终将成为疫情攻坚战取得胜利的“爱的注脚”。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龙锟
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琼红,莫郅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抗疫一线 广州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