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叫我老李,叫我小李,今年我才3岁!”2022年11月15日,在深圳市急救中心开始接受访谈时,78岁的李老笑着纠正身边人。
为什么他说自己3岁?一切源于2019年12月21日,那天,是他“重生”的日子。
说自己“3岁”的李老了。
获救:AED把他从“鬼门关”拉回
2019年12月21日,李老和往常一样来到深圳网球中心球场。这天,他和球友们在进行网球双打,球友涂先生和他一队。打了一会儿,涂先生去接个电话,李老一个打两个,突然一个高压球,他倒下了。
涂先生在离他三五米的地方,平时李老打球时会故意倒下,然后一个鲤鱼打挺,可是这次倒下后,涂先生感觉不对劲。“怎么几十秒都没起来?”涂先生说,接着他发现李老整个人在抽搐,口吐白沫,刚开始还有呻吟的声音,可一瞬间就没有了。
他“飞”了过去。第一反应是在职业中学习到的胸外按压,他立马开始按压,同时叫球友们过来,安排一个人用毛巾垫住李老的头,一个人打120 ,一个人打电话给家属,再找了一个人跟他一起做胸外按压。
这一切的发生就在1分钟左右的时间。涂先生的临危不乱,为抢救李老赢得了生机。当时李老呼吸、心跳停止,在给李老做胸外按压时,涂先生发现李老的胸像石头一样,按了没有反应。球场教练班鼓见状,马上想起球馆有AED,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拿。AED送达后,涂先生按照AED的提示,给李老除颤,电击了一下,就有反应了。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救命神器”。李老说,事后球友告诉他,AED用上之后,他的心脏就像发动机一样重新启动了,8分钟左右,整个急救过程全部做完,李老整个人清醒了,能对话了。救护车到来后,李老被送往深圳市二医院接受治疗。
“我清醒了,有心跳了,有呼吸了,最要紧是把握好了那黄金4分钟,所以我一点损伤都没有,这三年活得很好。”李老笑着说,“电击把我一些沉睡的脑神经激活了,这三年,我感觉自己人更机灵了。”
这是他的第二次生命,所以他说自己3岁了。
一个月后,李老就重返球场。“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嘛。”李老否认自己是在“坚持”打网球,因为在他看来,打了60多年网球,是喜爱,是习惯,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和球友去球场打一把。
深圳自2017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在各类公共场所安装配置AED。到目前,这些AED已助力救了55个人,年龄最大75岁,年龄最小的仅7岁。李老是五十五分之一当中,年龄最大的那位。
不少人在被救后某些程度上,会害怕运动,害怕面对公众。但李老不这么看, 这三年来,他的生活和出事之前没有改变,每个星期1~2场球,4场麻将,生活多姿多彩。“我现在活下去,就想做个有趣的灵魂。”李老说。
他很感激深圳安装了这个“救命神器”AED,他也很感谢当年在现场救他一命的那群人,在他倒地那刻,如此有序,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他说,他离开这个世界4分钟。事实上,这4分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完美配合,在AED的“加持”下,让他重返人间。
用AED除颤抢救一位女士时,王杨还让大家做“人墙”遮挡。
施救:遇到有人倒地,要勇敢向前
2021年9月24日16时许,深圳网球中心羽毛球馆训练场上,34岁的崔女士突感不适,稍作停顿后,突然晕倒倒地,不省人事。现场立即有人呼救,有人第一时间拨打120,有人呼唤她,有人用纸板扇风。
在旁边训练场的游泳跳水馆教练王杨见状,一分钟内到达崔女士身边,经初步判断她无呼吸、无心跳、无意识后,一边叫人去取AED,一边开始胸外按压。
“我们每年按模拟人(急救培训)几万次,在溺水事故的救生流程上非常熟练,也接受过深圳市急救中心的培训,那天我趴下去看了几秒胸廓,发现没有起伏,立马上手就按压了。”王杨说,他一边抢救,一边问有没有人打120,同时安排人去入口接120。
馆内工作人员取来AED,此时出现了让王杨印象深刻的一幕。使用AED除颤,需要揭开衣服贴片,当时王杨叫所有男士离开,所有女士做一个人墙。大家都非常配合,很快就使用上AED,在120急救人员到来之前,除颤两次,抢救了七八分钟。
120急救人员到达后,王杨告诉救护人员此前抢救的情况,便离开,走到旁边场地上。王杨说,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紧张,发现自己腿有点软,手有点抖。“这是第一次救真人,在救人的时候不紧张,特别清晰,没有紧张的机会。”王杨说,因为要去带队训练了,他就想去看看对方情况如何,当看到医护人员移动担架的时候,患者的手可以抬起来,放在自己头上,王杨的第一反应是,患者恢复意识了。王杨转头回去,给他同事比了一个赞。
救过来了。崔女士对自己这一遭遇深感万幸,她的家属带着鲜花、锦旗与感谢信向王杨当面致谢。“我的重生是社会给的,我们也愿意回馈于社会,我爱人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急救培训,并获得了初级救护员证,我们呼吁和支持小区安装AED设施,让更多身边的人了解急救等等,力量虽小但能量强大。”崔女士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被AED救回的1/37(当时深圳市共救回37人),“如果对于我来说2021年是艰难的一年,那我更愿意说2021年是我最幸运的一年。”
作为曾经出手的施救者,王杨觉得,如果自己的家人出事了,可以义无反顾上去,为什么陌生人做不到?这需要分享和普及急救意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勇敢向前。也许只记住了一点,比如知道怎么按压,可能就帮助了倒下的这个人。
曾艺说,希望更多人学会使用AED,在医生到达之前,能够积极施救。
医生到达之前,现场施救非常重要
去年,深圳120急救医生曾艺经历了一场印象深刻的抢救。
2021年6月20日晚有市民在香蜜公园跑步时晕倒,随即开始了一场急救接力。
深圳市中医院易无庸医生,在现场发现患者无呼吸无反应后,立马开始心肺复苏,公园安保人员取来AED。期间,龙华交警大队民警曾志恒、中广核集团陈志林和另一位穿制服的警察说学过急救,自告奋勇上前替手。
当晚,深圳120调派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救护车出诊,随车出诊的急救医生是曾艺。他回忆,在患者倒地半个多小时后,给患者做了心电图,是一条直线。从常规讲,这种情况可以放弃,但是本着对生命的重视,他们继续抢救,七分钟后,发现患者有复苏迹象,这时才继续抢救并转到医院,之后患者经过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第一时间出手救人的易无庸医生点赞AED,说这个“救命神器”太简单、太好用了,希望人人都学会找到它、使用它。
“现场市民的反应,对后续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是现场,现场早期有人去做急救的话,能给后面医疗的的介入争取时间,每一环都很重要。”曾艺说,希望更多人学会,并正确使用AED,在医生到达之前,能够积极施救。
如何施救呢?曾艺提醒,首先要去判断,是不是昏迷,喊他有没有反应,第二看有没有呼吸,看胸廓有没有起伏,呼吸是否正常,如果遇到昏迷,没有呼吸,这种情况可以进行胸外按压,并尽快使用AED。
要知道,人的心跳一旦停止,超过10秒,出现意识丧失,超过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超过4分钟,大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周围不一定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场,等患者被发现并送到医院抢救,很多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AED,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如能在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并在3~5分钟内进行AED电击除颤,可使其存活率达到50%~70%。
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傻瓜式”医疗设备。深圳自2017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并在全市地铁、火车站、机场、学校、体育场馆等公众场所配置“救命神器”AED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AED装机量达到了14158台,平均每10万人80台,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3000台AED已完成招标采购流程,下个月就可以到货开始在全市公共场所安装。未来,深圳还将参照国际标准,每10万人口配置300台AED。
这么多的AED,如何让市民找到呢?为让市民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距离其最近的AED,深圳推出了“AED救命地图”,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深圳卫健委或深圳急救公众号,就可以查到身边哪里有AED。
此外,如果想在自己所在小区或工作场所装AED,也有免费申请攻略。
谁可以申请?
1. 重点公共场所:人多的、容易发生意外的、环境相对封闭的、出事短时间内120到不了的。
2. 小区:合法、有免费场地安装、有网络有监控、有专人专案负责、入住人数超过300人、要有业委会或相关证明同意、物业可和深圳市急救中心签合同,约定共同管理AED;
怎么申请?
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自主申请,包括填写住宅小区配置AED申请表、提交相关纸质资料到深圳市急救中心。
资料审核合格后,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会到小区装AED,并和物业签订协议,同时按每1台AED培训10名初级急救员的标准,免费对该小区安保人员或业主进行急救培训,考核合格则发放“初级急救员”证书。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第十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暨有口皆碑圳十年评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