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街区生活,全国首个非遗主题社区图书馆亮相南园街道

南方都市报APP • 福田大件事
原创2023-02-01 20:17


南国春来早,书香拂面来。为贯彻落实福田区开年高效执行机制,进一步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月1日下午,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开馆仪式及南园街道“非遗在社区”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举行。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巡视员、副厅长杜佐祥,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强、林志平,福田区政协副主席田晖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原广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李毅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共服务处处长聂昌友,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岩,共同为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揭牌。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崇安为杜佐祥先生颁发荣誉聘书,聘请杜佐祥先生为非遗主题图书馆的名誉馆长。

微信图片_20230201175610.jpg


800x534_63da375824283.jpg


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是全国首家非遗主题社区图书馆,填补了福田主题图书馆在非遗上的空白,让非遗更加灵活的融入街区生活,构建起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深圳样本。该馆在建设上创新出彩,总体造型典雅,极具中国传统美。馆内面积300㎡,构造兼具实用与美观,设非遗展览区、非遗阅读区、非遗展示区及非遗直播间等功能区,可供市民阅读书籍、观看展览、体验非遗,全方位满足居民非遗文化需求,浓厚福田人文韵味。馆外设非遗小广场,用于举办非遗展演、非遗墟市等活动,内外联动有效提升文化空间利用效率,延展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800x534_63da375822a5b.jpg


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通过科技助力,将阅读与非遗体验结合起来。在藏书区,有国内外、省市区各级的非遗文献,还有适合小朋友阅读的非遗文化绘本。在沉浸式阅读区,读者可以通过预约系统提前预约使用时段,按时到达预约位置,桌面台灯就会自动亮起,待到预约时段结束,台灯则会自动熄灭,用科技手段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公平。在非遗展示区,国家级、省、市、区各级非遗项目展品琳琅满目,如:满绣、皮影、核雕,红铜工艺等。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馆内正在展出“儿时的记忆”——中国传统连环画展,50年代至80年代之间出版的《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小马过河》等连环画经典作品,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吸引了不少居民慕名前来,重温历史,一饱眼福。在非遗文创区还有各种非遗商品,如海胆粽、内画、非遗文创环保袋等。这些展品和商品会定期更换,读者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可以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对喜欢的非遗商品可自己联系非遗传承人购买。馆外打造“非遗墟市”,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售卖的平台,实现非遗市场化的同时有效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祖爱在开馆致辞中指出,图书馆的建设在福田区全面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牢牢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这个根本,以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创意活力,以非遗+阅读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不竭的文化动力。

  南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历来重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崇安表示,近年来,南园街道坚持秉承突出文化自信理念,致力打造基层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非遗进社区 ”等活动,加快推进街道、社区两级文化场馆建设,加大引入文化艺术人才投入,大大丰富了辖区新时代文明建设和传统文化活动的普及推广,使群众文化和书香气息触及基层末梢,惠及百姓群众,真正使“文化南园”的理念转变为行动,并根植于社区,服务于社会,为福田高质量文化建设贡献南园力量。

据了解,南园街道是深圳市“非遗在社区”综合试点单位,承载着挖掘、展示和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经过多年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在校园”、“非遗在商圈”、“我们的节日”等系列非遗主题活动沉淀,南园街道吸引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育了一大批非遗爱好者、孵化了一批非遗项目。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的建成使用,有效拓展非遗文化空间,更好保护非遗文化发展,为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及广大非遗爱好者提供了稳定的展示、交流、学习、传承平台,同时为深圳市文化事业注入浓厚的非遗元素。

 

采写:南都记者张馨怡

编辑:张馨怡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