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烟尘,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吵闹的建筑工地让周边居民深夜难眠。3月15日晚11时至3月16日凌晨3时,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华管理局根据《关于开展2023年第一季度深圳市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部署,全面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整治专项执法行动,紧抓热点问题,解决民生痛处。
本次行动共出动190人次,检查工地59家次(包括“四不两直”方式现场巡查55家、运用无人机巡查4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0宗,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8份,协助调查通知书2份。
晚上11时10分左右,执法人员根据群众投诉举报,来到龙华商业中心城市更新某工地开展噪声污染检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除了工地门口的混凝土搅拌车在做清理工作,在黑夜的掩护下,远处的工地似乎空无一人,但负责这次行动的龙华管理局执法监督科科长胡文涛经验丰富,发现了端倪,“那群人在干吗?工地还有没有施工人员?”旁边的工地负责人解释是在做清理工作,还没来得及撤场。执法人员果断决定前往工地看个究竟,发现在工地“深处”,仍有施工人员在搬运作业,虽然施工机器未动,但仍会时不时发出钢材尖锐的敲击声音,执法人员当即叫停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立即采取叫停措施并约谈工地相关负责人。”胡科长告诉记者。
“建筑工地由于赶工期等原因经常会夜间施工,施工噪声影响居民休息,导致投诉不断。”胡科长介绍,市生态环境管理局龙华管理局充分发挥“23336699”龙华环保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对噪声污染投诉举报进行24小时专人接听、及时受理,第一时间通知属地环保管理所进行处置,有效提高了处置效率,缩短了处置时间。
晚上12点多,记者跟随执法人员一行来到了龙华街道三联社区并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发现龙华大道与清龙路交会处某工地现场正在施工,执法人员立即到达现场核实施工情况。“这是申请了夜间作业许可证的工地。”胡科长介绍。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要求工地出示“夜间作业许可证”,该工地工作人员从手机上翻出了“夜间作业许可证”,胡科长指出施工单位取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出具的中午或夜间作业证明后,应该至少提前二十四小时在受影响区域的显著位置向周围单位和居民进行公布。
记者在现场发现,该工地边紧挨着一个居民小区,工地门口的马路上有混凝土搅拌车在作业,工地灯火通明,不间断地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记者在工地周边并未发现该工地在受影响区域的显著位置向周围单位和居民进行公布夜间作业许可信息。
“不知道噪声污染何时是个头,希望施工单位多站在周边居民的角度,不要为了节省成本赶工期半夜施工。建议工地增设防噪隔音设施,让城市静音、群众静心。”被噪声吵到下楼来探情况的附近业主向记者发着牢骚。
“你们工地未按要求在受影响区域的显著位置向周围单位和居民进行公布夜间作业许可证、未按照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落实降噪措施,未合理安排浇筑时间。”胡科长对工地负责人逐一指出问题。
当场,执法人员对该工地开具了协助调查通知书,要求该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负责人携带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营业执照复印件、污染防治设施治理方案等相关资料于第二天上午10点前往市生态环境管理局龙华管理局接受约谈。
随后,执法人员一行来到位于深圳北站附近的工地进行突击检查。“这一片投诉量大,因为有四个在建项目”,到了现场,工地一片漆黑,而且静悄悄,因为工地连成片,执法人员立即启用无人机开展巡查,通过对几个工地无死角观察,没有发现超时施工现象。
“这边工地今天施工几点停的?”
“晚上11时前就停工了。”曾被投诉的深圳北站某工地负责人说。
“你们这里被频繁投诉,严重影响周边市民正常休息和睡眠,请你工地务必严格按照《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要求进行施工作业。”胡科长提醒他们严格注意施工时间。
“好的,我们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施工作业”。
“我们对市民投诉举报的施工噪声扰民行为接到一件查处一件,”胡科长表示,“噪声污染特别是夜间噪声污染,是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环境问题,我们还会进行常态化巡查,通过上门宣传、走访约谈、强化监管等方式,掌握在建工地情况,从源头上杜绝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现象,还城市夜间一份宁静。”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摄影记者:许松龙
编辑:潘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