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勇: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去设计创造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3-04-07 20:30

“从统整课程到STEM课程的核心,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动手,像工程师一样去设计、去创造。”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说。

3月31日,深圳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现场展示交流活动暨南科大二实验统整项目课程展演与评价活动在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隆重举行。来自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于洋老师,以及深圳其他区综合实践教研员、教师和来自成都、贵州、东莞等各地的四百多名老师共同参与了学习交流。

1.jpg

跨学科研究性学习

让探究成为儿童生命底色

会议共分为“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汇报”“1-5年级展演活动”和“综合实践自主研讨”三个阶段。在“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汇报”中,王丹、詹雅雯、史可三位老师分享了《水的世界》《茶文化》《逐日—探索阳光里的奥秘》三个跨学科课程案例;与会老师们还观摩了来自该校三、四年级两组学生的PBL探究项目分享《树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太阳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3.jpg

随后的“1-5年级展演活动”阶段,嘉宾和老师们走进学校操场和教室,近距离观摩并参与了这场“展演与评价”活动。

按照南科大二实验统整项目课程本学期安排,一至五年级课程主题分别为《全球六大生态系统与世界文化探索》《美丽中国》《水的世界》《茶文化》和《海洋世界》,其中,一、二年级进行展演与开放性评价,其余三个年级开展PBL答辩。

7.jpg

在小学四年级(4)班教室里,同学们分成7个小组轮流上台答辩,每个孩子都要讲述自己的学习茶文化的收获。嘉宾、老师和同学担当评委,向参与答辩的学生提问。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穿着不同朝代的服饰,向台下的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不同朝代的茶文化。

“人称百花好,我谓茶独王。一杯清肺腑,入梦亦留香。”一位同学在统整项目课程学习手册上写下这么一首诗。

有嘉宾提问,“你们喜欢喝什么茶?”问题引来孩子们抢麦——“我喜欢外国茶,种类多,好喝”,“我喜欢中国茶,味道纯正无添加,还有厚重的文化”。

该校副校长梁勇说,我们的统整项目课程学习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而解决真实的问题需要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这就是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11.jpg

在最后一个阶段“综合实践自主研讨”中,吴江老师与来自深圳各区老师就综合实践学科在学校的发展创新、深度学习与课程融合、学科大概念渗透下的活动课程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吴江老师对于南科大二实验跨学科统整项目课程的整校系统设计和推进表示高度赞许,同时提出学校课程每年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迭代更新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南科大二实验的课程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课程体系日渐成熟,受到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5.jpg

看见儿童,赋能未来

要为儿童创造更多可能性

校长唐晓勇在交流会上针对南科大二实验统整项目课程体系建构做了题为《看见儿童——赋能未来的教育变化》的专题发言。作为南科大二实验统整项目课程改革推动者,唐晓勇对于学校的统整项目课程从搭建推进到优化完善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但他说,“当课程改革满足了师生们的真正需要,他们在行动,我就负责鼓掌表扬,当校长还是很轻松的”。唐晓勇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儿童视角下的课程设计、PBL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等多个维度系统介绍了学校统整项目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经验。

2.jpg

唐晓勇指出,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所谓的明天就是未来孩子要去的方向。我们所有的教育者,只有看见了儿童的需求,才能真正地去拥抱他,去呵护他,去关爱他。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激发起儿童的无限潜能,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把儿童与未来紧紧地串联在一起。

当天,有不少家长来到学校观看展演、答辩活动。其中一位家长说,“我和孩子都很喜欢学校的统整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通过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思考、动手、表达等能力,还能发挥兴趣特长。最重要的是,这让我看到孩子成长中的更多可能性,看到学校和老师们花了很多心思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

从统整课程到STEM课程

让孩子像工程师一样去设计创造

从2015年开始,南科大二实验就在唐晓勇的带领下,进行统整项目课程的开发,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言中,唐晓勇就统整项目课程的设计分享了他的理念。他说,按照全球未来教育的观点,课程是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没有好的课程,儿童得不到发展,教师得不到成长,学校得不到系统性的发展。

那什么是好的课程?他说,“好的课程应该是带领孩子探索未知,而不是传递已知。所以,我们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尊重儿童认知特点的发展规律,看见儿童的内在需求,看见每个儿童身上的独特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让探究成为儿童的生命底色,让无限的可能性伴随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10.jpg

唐晓勇还分享了学校从统整课程到STEM课程的实践经验。他提出,从统整课程到STEM课程的核心重点,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动手,像工程师一样去设计、去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为孩子设计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思考与创造的环境。历史上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创造之路都始于家里的车库,今天我们孩子的家庭如果没有条件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话,那我们学校就要负起这个责任。

最后,唐晓勇总结道,“理想的教育就是把儿童的内在需求作为教育设计的起点,把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追求,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来构建理想教育生态,构建让每个儿童都获得尊重的充满活力生机的生态”。这是其多年来推进统整项目课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南科大二实验创校八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儿童核心素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采写:奥一新闻 蒋清君

图源: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

编辑:王泽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