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 ~ 2023年4月19日
4月19日 | 历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4月19日星期三,在1971年4月19日,苏联将世界上首个太空站礼炮1号送上太空。
01 马斯克:SpaceX“星舰”将于20日再次尝试发射
4月18日,据SpaceX官网发布的声明,该公司计划最快于本月20日再尝试发射“星舰”。
此前消息,由于压力阀故障,原定于4月17日24点发布的、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发的最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SpaceX“星舰”推迟发射,官方表示发射任务推迟至少48小时。
而据报道,在发射前,SpaceX公司CEO马斯克曾主动降低外界对于发射的预期。他在上周日晚间的推特语音讨论中告诉听众,SpaceX要成功实现“星舰”试飞面临着严峻挑战。许多问题都可能导致发射推迟甚至失败。
据了解,“星舰”是由马斯克的公司研发的重型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太空运载系统。该型火箭除了可以执行近地轨道任务外,还可以执行载人登陆月球、火星等任务。
02 谷歌被曝正将搜索引擎“AI化”,以挑战微软和OpenAI
4月17日,据外媒报道,谷歌已经在其搜索部门成立了特别项目组,目前正致力于打造一款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全新搜索引擎,促使其搜索引擎实现“AI化”的全面升级,以挑战微软和OpenAI。
据外媒报道,在谷歌内部,这款全新的搜索引擎被命名为Magi项目,这款新的搜索引擎具有类似聊天机器人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解决编码问题,甚至为他们编写代码。当用户开始使用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了解他们想知道什么。它还会提供购买、研究信息和其他信息的预选项列表。这套系统也更“健谈”,让人觉得好像正在和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聊天。
目前这个新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还没有确定推出时间。
此外,谷歌最近正在邀请员工测试Magi的功能,以评估这款搜索引擎对话的能力。目前,这些功能将仅供100万美国用户使用,预计到年底这一数字将增长到3000万。
谷歌前销售和服务副总裁、现任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吉姆·莱辛斯基表示,该公司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现在需要让用户相信,其搜索服务和竞争对手一样有能力,能够及时做出响应。他说:“如果我们是领先的搜索引擎,而人工智能是搜索引擎的一个新属性、新功能、新特征,我们希望确保自己也在这场竞争中。”
03 知乎发布“知海图AI”,称热榜应用场景中可与GPT-4持平
4月13日,在“2023知乎发现大会”上,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和知乎合伙人、CTO李大海共同宣布了知乎在AI大模型上的最新合作与应用,正式发布“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
据了解,此次知乎发布的“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是通过联合研发与战略投资的方式与国内大模型团队面壁智能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中文大模型产品并推进应用落地。
据了解,目前,知乎和面壁智能合作开发的“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已经运用进了知乎热榜,知乎首个大模型功能“热榜摘要”上线并开启内测。
据悉,对于“知海图AI”整体的技术能力,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TO 曾国洋给出的评价是:“经过测试,在知乎热榜的应用场景下,知乎与面壁合作自研的大模型与GPT-4相比达到了持平的效果。”
此外,据报道,周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知乎会非常谨慎地考虑AI是否能够以赋能的姿态进入社区。而对于生成式AI的应用是否能够为知乎寻求新的增长曲线,周源表示这并不是一件着急的事情,毕竟,先站上风口抢占发展机遇更为重要。
04 WPS宣布推出“WPS AI”,称未来将嵌入全线产品
4月17日,WPS 办公助手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文章,宣布新版 WPS 会员体系正式上线。除此之外,WPS 官方在文末表示,即将推出“WPS AI”。
据微信公众号处获悉,所谓“WPS AI”即全面嵌入AI能力的WPS超级会员,将支持文本生成、多轮对话、润色改写等功能。从视频演示来看,用户可通过WPS AI生成工作周报、会议提纲、广告文案等。
据称,WPS将把原WPS会员、稻壳会员及超级会员合并、升级,推出WPS超级会员,并提供基础和Pro两个套餐。
据悉,金山办公即将推出的WPS AI是基于大语言模型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金山办公将逐步放开公测。
01 可读懂唇语的AI声呐眼镜发布:准确率达95%
据消息,近日,康奈尔大学未来交互智能计算机接口(SciFi)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声呐眼镜EchoSpeech,该产品能根据嘴唇、面部肌肉的运动走向来识别无声命令。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款看似普通的眼镜使用了声学感应和AI技术,并配备两对扬声器和麦克风,目前可以连续识别多达31条“无声语音指令”,准确率高达95%。据了解,相关论文将于本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CHI(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计算机协会会议上发表。
研发团队介绍,EchoSpeech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嘈杂环境、不方便交谈的场合以及私密对话,还能帮助语言障碍者与他人进行交流,兼具商业消费和医疗保健功能。
据悉,研发团队通过AI深度学习管道,来破译面部运动的声波传输轨道,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来解码无声语言。
此外,研发团队目前正通过资助项目来实现设备技术的商业化,未来将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推广使用。
02 科学家研发世界首款可食用充电电池
4月17日,据IT之家消息,意大利技术研究院研制出世界首个完全可食用的可充电电池,该电池由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材料制成,其中,阳极由核黄素、阴极由槲皮素制成。这两种物质都天然存在于各种植物和其他食物中,另外研究团队还使用活性炭来增加导电性。
据研究团队介绍,电解液是水基的,而分离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渗透膜,防止短路)是由紫菜制成。一旦充电,这种电池能够在12分钟内提供48微安的电流,或者在一个多小时内提供几微安,足以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如低功率LED。
研究团队表示,未来这种电池可以广泛应用于可监测健康状况的可食用电路和传感器、可监测食品储存条件的传感器,以及儿童玩具等领域。
01 小鹏汽车发布“扶摇”全域智能架构助力智能驾驶发展
4月16日,“行云直上”小鹏汽车2023技术架构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在该发布会上,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实现无人驾驶前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终极技术架构——SEPA 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
据了解,SEPA2.0“扶摇”架构汇聚了小鹏汽车在动力补能、智能体系、整车智造等领域的最核心技术。在SEPA2.0“扶摇”架构的加持下,小鹏汽车未来新车型研发周期将缩短20%,基于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
据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介绍,基于SEPA2.0“扶摇”架构打造的车型将标配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车桩结合最高可实现充电5min,续航200公里。同时,新架构还将通过全栈自研的全新800VXPower电驱,实现更持久的续航里程。
据悉,SEPA2.0“扶摇”架构搭载了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何小鹏表示,小鹏扶摇架构正在做到把最高等级小鹏智能辅助驾驶XNGP在未来成为标配,并且能够思考过去部分平台进行兼容和升级。同时,会把智驾综合研发效率提升30%,适配成本降低70%。
02 美参议员已就泄露隐私一事致信马斯克,要求其采取行动
4月15日,据路透社报道,两名美国参议员Edward J. Markey和Richard Blumenthal已致信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就员工分享客户车辆摄像头记录的敏感图像一事向他提出质疑。
据了解,这份由参议员Edward·J.Markey和Richard Blumenthal签署的信显示:“这种明显故意无视客户隐私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此行为让我们对特斯拉的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质疑。我们敦促你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确保特斯拉车辆收集的任何图像或视频都受到严格的隐私保护。”
此前有消息曝出,特斯拉员工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曾通过内部消息系统私下分享了一些车主车载摄像头记录的隐私视频和图像。
03 百度Apollo 官宣升级旗舰产品城市智驾
4月16日,在百度Apollo汽车智能化发布会上,百度宣布升级其旗舰产品城市智驾Apollo City Driving Max。
据官方介绍,百度Apollo推出的旗舰产品城市智驾Apollo City Driving Max,搭载了两颗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达508TOPS,是国内唯一一款使用纯视觉感知就能在城市道路上带给用户连贯体验的产品。
此外,据了解,百度Apollo采用“轻量级高精地图”,比起行业通用的传统高精地图要“轻”近80%,能够以更合理的成本快速推进城市泛化。同时,黑芝麻智能国产芯片成为了百度Apollo智能驾驶首选国产芯片合作伙伴。
据悉,依托百度自动驾驶技术以及产品矩阵,百度Apollo将与车企一起完成智能驾驶从“技术能力”向“产品体验”的落地,为用户提供愉悦智行的汽车驾乘体验。
04 独创车内机械臂:滴滴发布最新款无人驾驶概念车
4月13日,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举办开放日活动,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在活动中亮相。在活动中,滴滴自动驾驶发布了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同时公布了在技术、硬件、量产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
据了解,DiDi Neuron独创了车内机械臂,可以实现车内外的多种服务,如提行李、递水、叫醒、清扫等,最大程度优化乘坐体验与运营需求。
据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透露,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安全运营1020天。
01 《自然》最新发现:验血可预测10年后患癌症风险
近日,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DNA的变化来预测一个人在未来10年内患上2型糖尿病(T2D)的风险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布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Aging上。
据研究团队介绍,该研究表明将DNA甲基化数据与常见的T2D风险因素综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风险预测。
研究人员表示,在开发风险预测工具时,他们将甲基化分析与标准糖尿病风险评分中所使用的基本健康数据结合起来,创建了几个潜在的模型。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模型应用在另一组受试者身上进行了测试。
最后,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指出,除了让高危人群有机会在糖尿病发病前采取预防措施之外,捕捉病情的早期预警信号也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改善这些人群的治疗结局。他在公开平台表示:“延缓T2D的发病很关键,因为糖尿病是包括痴呆症在内的其他常见疾病的风险因素。”
此外,据研究人员透露,除了预测T2D的风险之外,该模型最终还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风险评分工具。
02 耳背的人更易患痴呆?最新研究发现耳背人群痴呆症风险增加42%
近日,《柳叶刀》子刊重磅发布一项有关听力情况影响痴呆症患病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听力损失是排在第一位的引发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听力下降的人群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4倍。
据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基于近44万人随访12年的数据发现,与未发生听力损失的参与者相比,发生听力损失且未佩戴助听器的参与者患全因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2%,而发生听力损失但佩戴助听器的参与者全因痴呆症的发生风险并未增加。
在该研究结果中,研究人员表示,与未发生听力损失的参与者相比,发生听力损失且未佩戴助听器的参与者患全因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2%,而发生听力损失但佩戴助听器的参与者全因痴呆症的发生风险并未增加。听力损失(未佩戴助听器)的归因风险比例为29.08%。在不同痴呆症亚型中,研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
朱东山教授表示,既往针对前瞻性研究的系统性评估和meta分析发现,听力损失与全因痴呆症的发生几率增加28%有关。此外,有证据表明,听力损失是认知功能较差、认知能力下降、突发性全因痴呆症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当前这项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未使用助听器的听损人群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高达42%。
01 GPT-4学会自己搞科研,“手把手”教人类做实验
4月13日,据新智元消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化学圈和AI圈均引发强烈反响。
据了解,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多个大语言模型的AI,通过测试后发现由GPT-4等大模型组成的AI智能体,已经可以“手把手”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了。
据团队成员介绍,在此项研究中,GPT-4能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向人类研究员提供建议和解释。同时,它还会自己上网查文献,会精确控制液体处理仪器,还会解决需要同时使用多个硬件模块、集成不同数据源的复杂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选啥试剂、剂量多少、推理反应会如何发生,GPT-4都一清二楚。因为它具有来自矢量数据库的长期记忆,可以阅读、理解复杂的科学文档,并在基于云的机器人实验室中进行化学研究。
在该研究的最后,研究人员还强调,必须设置防护措施来防止大型语言模型被滥用,他们呼吁人工智能社区优先关注这些模型的安全性。
综合/编译:实习生路欣冉 南都记者胡耕硕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