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是学校发展的开路人,是教师队伍的领军人,是孩子们思想与文化成长的提灯人。他们为教育发展播撒种子,为社会进步积蓄力量。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随着“双减”政策推行,如何走好新征程上的惠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惠州校长们怎么想,怎么做?南方都市报惠州新闻部将推出“校长来了”系列融媒访谈节目。让我们共同传递美好教育理念,带领大家了解家门口的好学校。
本期“校长来了”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惠州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南湖校区校长杨永强。
古榕树旁书声琅琅、古榕树下追逐嬉闹,畅谈青春梦想——这可以说是惠州市第一中学一代代学子的集体记忆。这棵古榕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而惠州一中的办学历程也有90多年,古榕树的成长,映射着学生们的成长、学校的成长。
“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 惠州一中南湖校区校长杨永强说,学校始终坚持不忘教育初心使命,牢记育人责任担当,赓续百年名校精神,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学生多元、科学发展。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学生为本
大榕树合唱团、大榕树民乐团、墨香橡印社、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在南湖校区,学生们总能找到一两个自己喜爱的社团活动。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学得开心。”杨永强表示,南湖校区通过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素养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实施,为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南湖校区开设作业设计专题讲座,将作业设计纳入集体备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把握原则,创新形式,控制总量,注重实效,针对性强,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同时,教师精心备课,以教研“增效”优化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展示汇报、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等,打造高效课堂。
同时,为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南湖校区全面推行“5+2”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师资以校内教师为主,社会志愿者、文化艺术专业人士为辅,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周一到周五的下午,南湖校区既有“辅导时刻”,也有“社团时刻”,还有“自主时刻”。
“实施双减政策近两年,我们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现在我们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多了,比如人人公开课、集体备课、集团校同教研、校本研修等;二是,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和多样,课堂上的笑声也更多了;三是,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多。 ”杨永强说。
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8年,惠州首个教育集团“惠州一中教育集团”挂牌成立。过去几年,集团的成员学校在办学规划、日常管理、教师互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等方面共享互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如在教育教学方面,下埔校区、田家炳校区、惠港校区与一中南湖校区“同备课、同教研、同测试、同考核”,通过“四同”促进各校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去年,下埔校区初一年级报名人数比托管前增加了200多人,生源出现“回流”。
对此,杨永强认为,集团化办学应坚持集团校发展“一盘棋”,充分尊重集团化办学各校的办学特色,实现集团校既有集团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和谐发展的一中教育集团品牌。
策划:刘辉龙 蔡雯
采写、视频:蔡雯 蒋奇政 王诗媛 张嘉培 田飞 实习生杨嘉瑜
编辑:王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