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实现跃升的关键路径是融入产业链,获得持续不断支持和合作机会。6月15日,“广州首届百家新锐企业培优计划”(简称“锐100培优计划”)媒体访谈会在广州举行。会上通报广州首届针对营收规模在1000万到2亿之间的民营企业的培优计划进展情况。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智能制造领域、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和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等五大领域的龙头企业围绕高质推动广州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新闻发布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打通产业链循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记者从会上获悉,由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联合启动“广州首届百家新锐企业培优计划”自3月17日启动以来,线上、线下申报咨询解答超过1000人次,系统内已注册申报企业 592家。报名将于6月30日截止,评审工作分“报名初审”和“百强评审”两个阶段进行,结果将会在10月份公布。
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广州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介绍,“锐100培优计划”不仅仅是选优,更重要的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助攻、龙头企业带动、生产性服务矩阵推进融合转化,有效地打通产业链循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平台。同时成为把链长制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锐100培优计划”设置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智能制造领域、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五个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都是由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企业家担任。评审委员会成员有双重职责,既要选出新锐企业,也要负责推动新锐企业发展。希望发挥国有及民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广州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通讯员供图
“广州中小企业数量占到了整个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韧性所在,也是后劲所在。”魏国华表示,通过“锐100培优计划”把优秀的小个子企业精准识别出来,集聚政府、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机构、市场力量共同扶持,促进加速发展壮大,形成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进一步建立生产性服务机构矩阵,共同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良好发展生态。
扶持优质的中小企业
最重要的是“给场景、给平台、给资源”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州在近日提出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五大新支柱产业发力。
“广州拥有超过67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量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丰富。”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良在会上指出,扶持优质的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还是“给场景、给平台、给资源”。
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良。通讯员供图
胡德良表示,希望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能引入在各细分领域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具备一定能力支撑,有望成长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或者行业领军企业的单位,共同在智能制造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打造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系统工程,并逐步从智造向“智造+服务”蜕变。
在刚过去的五月,华南新材料创新产业园颁布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提出将投入500万资金对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企业落户、企业培育、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奖励支持。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宁红涛。通讯员供图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宁红涛介绍,依托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深化新材料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合作,为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供应链、设备共享、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努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新锐企业在商业模式、核心技术或产品上
要具备创新性与领先性
如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会上,来自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五大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分享了经验,并就不同行业领域的新锐企业提出了各自的标准。
“新锐企业不一定在现阶段规模很大或者盈利能力突出,但是在商业模式、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上具有创新性与领先性;在产业链中专注于某个特定环节,具备很强的成长性,有望发展成为本行业中的独角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介绍,通过打造产业共同体,聚集了超过150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投资孵化的云从科技、奥比中光等企业已成功在A股科创板上市。利用资本、技术、创新场景等手段,带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通讯员供图
刘伟表示,企业一直在积极发挥链主企业的头雁引领作用,结合在智能科技领域长期积累的落地应用、创新优势、产业链生态主导和重大项目推进经验,带动广州本地产业链集聚发展。目前,佳都科技在广州的第三产业基地,已在广州科学城全面启用,将以产业服务和技术合作,牵引培育更多优质的新锐企业。
强化产业链生态圈资源整合
推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
近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在广州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超前布局大平台、大装置建设,扎实推进创新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产业规模、主体数量、创新成效等位列全国前列。
“生物医药行业特点是开发周期长、投入大,企业成长过程非常艰辛,特别需要来自外部的支持和帮助。”生物医药健康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指出,广州要打造生物医药的千亿级产业链群,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链生态圈资源整合与协同,特别是头部企业的产业联动作用。加强产业链研发创新协同,共同解决一些面向临床“卡脖子”的诊断难题。
生物医药健康领域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通讯员供图
以金域为例,每年与近200家上游一流的体外诊断制造企业达成产业深度合作,大大促进了上游IVD制造企业的质量提升以及产业链整合,为每家企业平均带去2500万元的市场份额,助力上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科技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的成长。目前,金域正在依托全球领先的东方人种疾病大样本、大数据库,共同推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
坐得住研发的“冷板凳”才能迎来新机遇
产业起步晚,产业链整体规模较小,与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庞大的产业需求和终端应用市场逐步成型的双重挑战下,对广州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锐100培优计划”选出的企业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标准?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指出,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的特殊性看,无法从产值评定成长型企业。“我们常说要坐得住研发的‘冷板凳’才能迎来新机遇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前几年都深耕在设计和研发上。遴选的企业应专注并深耕于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领域,在该领域有较强的发展前景,产品或业务在该领域有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与增长速度,且在商业模式、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上具有创新性与领先性,有望在中长期在该领域成长为龙头企业和行业影响力的创新成长型企业。”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通讯员供图
近年,广州依托珠三角信息消费市场的优势和电子信息制造的基础,组织实施“强芯”工程,综合推进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环节加速发展,培育了一批芯片设计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成了广东省第一条量产的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封测和材料产业不断发展。以粤芯半导体为例,自落户以来,成功带动了近120家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前来广州选址落户,逐步构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为一体的作业模式,共同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肖国伟表示,作为链主企业会也将更主动拓展各种领域应用场景,特别是工业应用和汽车应用,协同创新、发现产业链新增长点。同时还会强化产业支撑,构建完整生态。围绕集成电路生产设备、材料等支撑行业,推动加大政策供给和布局,推动共建完善产业生态链。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穗联宣
编辑:郑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