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研究生志愿服务队队员乘坐多趟火车前往喀什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途中,列车出现突发情况,三位乘客突发疾病,于列车上紧急寻医,杨泽与队员们三次紧急“出手”,为患者进行诊疗。
杨泽是广东医科大学2020级骨科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担任志愿服务队长。他与队员从湛江西出发,辗转三趟列车前往喀什开展义诊活动。
“当时正好要午睡,突然听到隔壁车厢紧急寻医。”南都记者了解到,杨泽与同学们的第一次救助发生在7月8日下午一点左右。 当列车途经怀集站时,车厢内响起广播寻找医护人员。听到广播后,杨泽迅速带着志愿队儿科专业的吕智敏同学一起前往查看情况。
据杨泽回忆,求助的是一名小男孩,当时他已经腹痛了两个小时,蜷缩在座位上,脸色苍白。杨泽与吕智敏按照急诊流程,对小男孩进行检查。“我们综合考虑是急性的胃肠功能紊乱,因为坐车的时间还比较长,我们就告诉小孩的家长如何安抚好小孩。”杨泽回忆道。他们还为小男孩提供了暖宫贴进行热敷,指导家长按摩腹部,叮嘱家长随时观察,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家长能随时寻求他们的医疗救助。
杨泽为晕倒的女孩测量血压。 受访者供图
第二次救助则发生在当日傍晚六点左右,当成都西开往喀什的列车即将从甘肃跨入新疆时,一位女孩突然倒在了杨泽的座位边。出于本能,杨泽迅速起身查看她的情况。“因为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我立马看一下她的瞳孔,发现没有散大、对光反射是好的,我心就放下了一半,至少排除了一些脑部疾病。”杨泽说,在确定女孩生命体征平稳后,他与队员尝试唤醒女孩。不一会儿,女孩醒了过来。经问询和简单的检查过后,杨泽了解到,女孩是因为没有好好吃饭才会低血糖晕倒。最后,他们赠送了一些食物给女孩。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女孩的症状得到缓解。
第三次救助发生在当晚11点左右。“当时我们已经睡着了,乘务员知道我们是医学生,没有开寻医广播,直接把我们叫醒了。”杨泽回忆道。他与队员被列车员叫醒,从睡梦中起身前往列车餐车查看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名6岁的小女孩,突发呕吐。“当时我们考虑急性腹痛,我们让小女孩躺下进行体格检查,要来了听诊器,听了一下她的肠鸣音,看一下她的眼底状况,还好是正常的。”杨泽回忆道。他们询问小女孩及其家长,发现小女孩在腹痛前吃了自热米饭。自热米饭比较难熟、小孩吃下加上长途奔波易有消化不良,综合考虑,杨泽和队员认为小女孩是因胃肠功能紊乱而呕吐。杨泽与队员叮嘱家属给小女孩喂温盐水,并指导他们合理用药。
在杨泽与队员们“出手”救治后,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家属也得到了安慰,他们都对杨泽与队员们表示了感谢。而在杨泽看来,这是作为医生在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片段。
“我感觉就像是在火车上值了一个班,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就像医院值班时的急会诊”。杨泽表示,在实际工作中,看似复杂的诊断过程,实则是仅需几秒“飞闪而过”的过程,其背后是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支撑着。“我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很多队员也都可以说是一线的临床医生,虽然还在读研究生,但我们在医院要管病人,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去实践。”杨泽说。
杨泽在新疆喀什开展义诊。 受访者供图
在谈及这三次救助经历时,杨泽表示,他也被身边人的举动所感动。“在救助第二个小姑娘的时候,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也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我以为他也是医生,但后来交流发现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说自己有一些急救药品看用不用得上。”除此以外,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其他赶来帮忙的医生们亦让杨泽感受到了互助的力量。
这群广东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志愿者们乘坐列车前往祖国的西北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他们会到新疆喀什的社区、乡村、卫生院等开展义诊与健康宣教。
“我觉得这趟‘救人旅途’就像一个种子一样种在了每个队员心里面,可能在合适的时候就会生长发芽,让更多人更深刻地体验到医生所肩负的责任。”杨泽表示,在这趟援疆之旅中,作为义诊外科负责人,他接触了诸多西北地区医疗工作者与患者,这让他真实地感受到了我国西部医疗条件的落后,看到了医疗建设复杂与困难,亦感受到了“医生”之于祖国基层来说的重要意义。“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个地方的人民,他们是真的需要我们。”杨泽说道。
“人民医生”是杨泽对于职业的理解。关于未来,杨泽表示,他会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地本职工作,希望能够继续深造,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所看到的医疗问题,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患者。
采写:南都记者叶孜文 实习生林铭溱 谭梓莜
编辑:叶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