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ICU的《封神》,能拯救刚出ICU的北京文化吗?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3-07-27 22:20

7月20日正式上映以来,近八天时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豆瓣评分7.7分,累计票房6.7亿元,猫眼预测其最终票房将超22亿元。以此数据来看,这算得上一部不错的电影。

然而,考虑到高昂的成本,封神第一部想要回本,按照一般三倍比例计算,最终票房要达到30亿元左右。在近期的直播中,导演乌尔善同样坦言:“(封神)还没有走出ICU。”且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乌尔善还表示,《封神》如果票房失败,自己需要用十年还债。

南都记者注意到,作为《封神》三部曲出品方的北京文化,也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投资压力。

2020年,北京文化被曝财务造假,再加上“郑爽事件”影响,公司2021年开始一度被“ST”,走向退市边缘,直至去年年中,才成功“脱帽”。

对于《封神》三部曲,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一度寄予其“100亿票房及格”的厚望。如今看来,想要借此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难度不低。  

封神33.png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封神》三部曲30亿元成本如何理解? 

《封神》三部曲成本约30亿元的说法,有许多“官方”验证。如2017年5月,电影在北京召开首场发布会,宋歌就曾透露投资总额将达到30亿元;此后制片人宋扬也曾在面对投资过高质疑的时候,回应称30亿元演员成本不到30%,70%用在制作上。

至于更加确切的数据。

2016年9月29日,在《变更募资用途公告》中,北京文化(000802.SZ)预计在《封神》超级IP项目前期开发费用及第一部投资金额不低于3亿元。

2017年3月16日,北京文化《重大合同公告》,显示公司与东阳长生天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下称“东阳长生天”)和世纪长生天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世纪长生天”)就《封神》三部曲签订框架性协议,其中北京文化投资不高于13亿元,投资比例不高于70%且不低于20%。

目前,东阳长生天和世纪长生天的大股东均为乌尔善,这说明其“票房失败十年还债”还的可能不仅仅是人情债,还有自己投入的资金。

2020年报显示,《封神》超级IP项目前期开发费用及第一部投资额(已投入)3.58亿元,与2018年、2019年数字一致,未再上涨。

2021年4月,为分散投资风险、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北京文化将《封神》三部曲各25%投资份额,以单部2亿元,合计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西藏慧普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折算总投资份额24亿元。2021年报同时提出,截至当期末,《封神》三部曲相关投资合计余额15.67亿元。

另据各年年报披露,2018年9月5日正式开机的《封神》三部曲,截至2019年末,外景拍摄全部杀青,进入后期制作;截至2021年末,《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期制作完成并送审;截至2022年末,《封神》后两部仍处于后期制作阶段。

封神.png

截自北京文化2023年《年报问询函回复》

最后,2023年6月1日,对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回复中,北京文化称截至2022年末,“项目十二”存货及预付款项余额合计16.55亿元。按照描述,该项目即为《封神》三部曲。

按时间线梳理以上数据,与电影各参与方相关表述对照参考,可以看到截至2022年末,《封神》三部曲各方合计已投入资金应当在23、24亿元左右,考虑到二、三部的继续投入,及可能尚未计入成本的部分宣发费用等,应当说北京文化六年前对于30亿元的总成本预计、把控有一定参考性。 

 

财务造假,北京文化刚刚走出“ICU”

《封神》三部曲的成本的确高昂,如果首部票房不能达到预期,甚至不能回本,对北京文化来说,将是又一次打击。

北京文化的名字可能知道的人有限,但其打造的《我不是药神》《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都成为了国产电影中名利双收的现象级爆款,公司在剧本、导演、拍摄、后期制作方面的眼光与实力的确不容小觑。

不过,这家公司在2020年开始接连陷入风波。

先是2020年4月29日晚,北京文化前副董事长、北京文化子公司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世纪伙伴”)董事长娄晓曦通过微博,实名举报上市公司系统性财务造假。最终经证监会调查发现,通过虚构《大宋宫词》《倩女幽魂》两部作品投资份额收益权转让,虚构资金循环,北京文化最终在2018年报中虚增4.6亿元营业收入,占当期营收的38.2%;虚增净利润1.91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58.94%。

证监会同时认定,时任北京文化副董事长、世纪伙伴董事长娄晓曦借助知悉、组织、实施 财务造假行为,是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时任北京文化董事长、总裁宋歌全面负责公司整体管理工作,时任北京文化董事、副总裁张云龙分管财务工作,二人未能对世纪伙伴进行有效管控,审批案涉投资份额收益权转让合同,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是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最终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到对应处罚。2021年4月30日,涉嫌财务造假被调查期间,北京文化因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处理,成为“ST北文”,直至2022年6月23日恢复。

祸不单行,2020年末、2021年初,娱乐圈爆出郑爽天价片酬、代孕和偷税丑闻,其中被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实锤的《倩女幽魂》事件:郑爽实际取得片酬1.56亿元,其中1.08亿元,制片人通过向郑爽实际控制公司“增资”的形式支付;双方先通过签订所谓“增资协议”来规避行业主管部门对“天价片酬”的监管,然后再通过虚假申报偷逃税款。

财务造假叠加郑爽风波,再加上突发的疫情,2019年、2020年、2021年,北京文化营业收入分别为8.55亿元、4.25亿元、2.98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22.82亿元、7.93亿元、1.34亿元。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8亿元,同比继续暴跌;扣非净利润为-0.78亿元,继续亏损。

根据7月15日发布的半年报业绩预告,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依旧预计亏损0.2亿元至0.25亿元,该公告同时提及“公司出品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已取得公映许可证,并定档于 2023年7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公司正在积极有序的推进影片的宣传和发行工作。”

那么,《封神》到底能给北京文化带来多少收益?

7月25日,公司发布票房预告,称该影片3.82亿元票房时,预计为公司带来2.3亿元至2.5亿元营收。近年来,除2019年为11.85%,2021年为75.74%外,公司电影业务毛利率大都在40%至50%区间,不考虑各类费用,层层推算下,亦与业内约“成本三倍票房回本”的常态接近。 

 

多方股东减持,本周末为票房关键节点 

北京文化投资者遭遇的烦心事不止于此,伴随着业绩大跌而来的,还有股东减持。

仅一年来,公司原十大股东之一的新疆嘉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新疆嘉梦”)持股比例,从2.91%一路减持至0.45%,合计套现约0.82亿元;西藏金宝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西藏金宝藏”)持股比例从5.29%减持至4%;青岛海发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海发”)持股比例从11.85%降低至6.88%。

当然,这其中新疆嘉梦和西藏金宝均为娄晓曦旗下企业,且存在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的情形。

在业绩与减持的双重压力下,2017年至今,北京文化股价基本处在下跌通道,从超过20元/股,跌至2023年7月27日收盘的7.62元/股。这还是2023年来,股价有所反弹的情况下。

2022年,北京文化股价一度低至3.26元/股,后因电影市场转暖有所反弹。今年6月6日,《封神》第一部定档,北京文化股价迎来一波小高潮,五个交易日一度上涨近60%。

电影正式上映后,伴随着票房的不及预期和口碑有所发酵,股价又出现大幅波动,跌停、涨停接连上演。

股价.png

电影上映以来北京文化的五日跌宕股价。

综合各平台评论,《封神》的口碑有所发酵,票房也多日保持领先,这对北京文化及乌尔善等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而电影最终票房能否真正达到22亿元,并继续向上迈出一个台阶,即将到来的电影上映后第二个周末将十分重要。 


南都记者 缪凌云

编辑: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