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非多,最近山东发生的两起“熊孩子”惹事新闻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山东聊城一台球馆,一名15岁男孩将牙签倒插在馆内座椅上,并用卫生纸掩盖。后来馆方联系当事男孩,结果对方态度嚣张,馆方已经报警。在山东青岛,几名少年进入一家豪华酒店的地下停车场,其中一人踩在一辆超级跑车的引擎盖上,拍下视频发布到网上炫耀。9月25日,车主告诉记者,车辆维修费用高达17万元,目前正准备走法律途径维权。
上述两个新闻的涉事少年均为15岁,媒体报道提到,两地警方均已跟进,具体如何处理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无论是台球馆老板还是超跑车主,都选择了报警,超跑车主还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显然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因为行为很恶劣,台球馆老板感叹“如果真的有人坐在牙签上,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那辆被踩踏的超跑,则要耗费高达17万元的维修费。站在他们的角度看,超跑车主需要通过必要的手段来挽回损失,而台球馆老板也无法承受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因此他也要寻求一个说法,否则,一味纵容的话,以后说不定再遇到类似情况,就要自己承受损失。
另一方面,更让他们意难平的是,涉事少年已经不小了,并不是那种懵懂无知的几岁顽童。15岁应该懂事了,对于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清晰的认知。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两个少年的行为都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而如果要追究民事责任的话,就更有操作空间,毕竟民事责任无年龄限制。尤其像踩踏超跑的那个少年,可能他没有经济能力赔偿车主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事不关己,《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按照这一规定,显然并不难找到负责的人。
不过,媒体报道提到,公安方面希望家属到场解决此事,但对方不愿到场,也不愿协商解决。少年可能没想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而家属回避责任,或许也是基于犯错的只是“孩子”,想当然认为对方不会追究。但如果对方不妥协,坚决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的话,逃避恐怕也不是办法。毕竟,个人认知是一方面,法律规定又是另外一方面,孩子犯错,监护人承担,这是很常见的处理方法,哪怕你认为他只是一个孩子,该承担的责任还得承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律对有关孩子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方面的规定相对宽容,未满十四岁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涉及故意杀人等重大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诸如此类的常识,很多人都懂。但现实生活中,“熊孩子”犯的错很多时候都是那些够不上犯罪但却有一定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身份不能成为免责的借口。
现在的孩子身体发育普遍较早,心理成长当然未必跟上了,但无论如何,15岁这个年龄,对于基本的是非对错应该有了概念,对自己的行为也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谴责“熊孩子”的时候,往往是责备那些没有尽到管教之责的父母。无论如何,父母及监护人尽职尽责,按照基本的社会规范教育孩子,让孩子守规矩、明事理,才是避免孩子犯错的关键。 □ 马到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