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蔡丽怡 实习生周晓澄 粤产大剧《珠江人家》早前在央视迎来大结局,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公布的收视率,该剧最高收视率突破3%,全集平均收视率2.503%,超过了曾经的热播剧《狂飙》,成为今年截至目前央视一套黄金档剧集的收视冠军。
11月18日,《珠江人家》在广东卫视的二轮播出将迎来收官。该剧开创性地将岭南极具代表性的“粤中医药、粤菜、粤剧”交融于兄妹三人乱世离合的故事,大大提升了年代剧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收获了不少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各具特色的原创歌曲亦收获了很多关注。其中,片头曲《倔强》由著名作曲家舒楠作曲、监制,冯敏仪填词,韩磊和东山少爷分别演唱普通话版和粤语版。两个版本,一刚一柔,各具特色,在广东卫视播出的粤语版主题曲《倔强》更深得老广剧迷们的心。
歌手东山少爷演唱了《倔强》粤语版。
作曲家舒楠是电视剧《珠江人家》片头歌曲《倔强》的作曲、监制。
对于《倔强》,创作者和演绎者分别有怎样的特别理解?如何透过歌声去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近日,歌手东山少爷和作曲家舒楠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亲自揭晓答案。
唱出岭南小桥流水般的柔劲
“这是一次特别荣幸的机会。作为广州本土歌手,能用自己的母语演绎这首《倔强》,这个机会相当难得。”东山少爷兴奋地谈起演唱《倔强》粤语版的感受。
东山少爷提到,用粤语演绎歌曲,难点在于突出本土特色,“粤语歌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粤语本身音韵丰富,有九声六调。在演绎方面,需要倾注更多的本土特色和情感浓度。”在演唱的时候,东山少爷对于粤语版的某些发音,给了一些小建议,这一点也得到了作曲家舒楠的认可。
《倔强》粤语版有着岭南文化的韵味。
《倔强》的两位演唱者都对歌曲作出了极具自我风格的演绎,比起韩磊在普通话版中展现出的“大江大河、器宇轩昂”的风格,东山少爷则将自己对于岭南的婉约印象贯注在粤语版的演绎中。“对韩磊老师那种磅礴大气的演绎,我也做了很多参考。但作为广东人,我对广府文化更有热情、对粤语更有情怀。在这首歌中,我加入了很多自己对于歌词、对于旋律的理解,最终呈现了现在这首作品。我的演唱,我觉得是代表了岭南小桥流水般的柔劲。” 东山少爷解释道。
被问到最喜欢歌词中的哪一句,东山少爷倒背如流——“‘疾风破尽迷浪 雨雪声狂 用我翩翩小舟 勇闯四方。’翩翩小舟这一句,很有岭南文化的韵味;而勇闯四方这一句,又回到了韩磊老师的气概和力量中。刚柔并重,词写得太赞了。”
谈起对东山少爷这一版演绎的评价,作曲人舒楠连连夸赞:“这个男生很俊朗,不失刚强,声音又很柔美,他秉承了我们那个年代广东歌手独有的岭南风格。广东歌坛有这么一位歌手,是一大幸事。粤语歌坛代有才人出,我觉得太好了。”
创作《倔强》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
舒楠对于广东有着特殊的情感。“接过《倔强》的创作,真是个机缘,也是我多年的梦想。因为我的青春是献给广州的。”舒楠回忆道,自己年轻的时候,曾背着吉他在广州当过歌手,曾是乐队“卜通100”的一员。离开广州的时候,舒楠就像《珠江人家》中的角色一样,在珠江边说过,“有一天我会回来”。
舒楠表示写主题曲的时候是用年代剧的感觉创作的。
谈起广东,他多次提到“爱”这个字——“我太爱广东了!我觉得广东人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最务实、最勤劳、最善良的一群人。当接到《珠江人家》片头曲创作的任务后,我非常亢奋,马上着手去写。”
被问到如何在歌曲中融入岭南特色,舒楠直言,自己写的时候并没有特意强调岭南文化,反而更多思考如何贴合全国观众的口味。“其实岭南文化我是比较熟的,我还会讲广东话。创作的时候倒是没有特意强调岭南文化。因为《珠江人家》要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要向全国人民推广岭南文化,我觉得我们的歌曲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我基本是用普通的年代剧的感觉去创作这首歌的。”在创作过程中,舒楠倾注了很多心血,他陆续改了六版稿,反复推敲,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版本。
与韩磊、东山少爷两位歌手合作的过程,让舒楠印象深刻。“韩磊是我几十年的朋友,跟我合作太多作品了,他的声音苍凉厚重,覆盖面广,所以我选择让他演绎普通话版。东山少爷这个男生给我很强烈的印象,他自己不但唱得不错,还会给我很多建议。”他认为,韩磊苍凉辽阔的演绎风格契合了剧中主角起起落落的人生历程,而东山少爷的演绎则让观众看到了一枝独秀的岭南风格。
《倔强》的开头加入了一段粤剧唱腔,使得歌曲更有岭南风味。舒楠提到了他对于这一段创作的看法——“岭南文化我很了解,我很喜欢粤剧,也很喜欢红线女,我自己还唱过粤剧。因此加入这一段戏腔是驾轻就熟的。将戏腔加入歌曲后,粤剧婉约、抒情的风格与韩磊老师苍凉大气的声音相辅相成,跟《珠江人家》的整体基调融为一体。”
舒楠认为,《珠江人家》这部戏全景式地展现了岭南文化的长卷,激发了他创作上的灵感,特别值得为它写下一曲。对于《珠江人家》在广东卫视的播出,他报以深情的祝福:“祝福这部戏,这是我们所有创作人花了无数心力来投入的一部粤产剧精品。”东山少爷也表示:“作为广府文化的推广大使,我也有义务通过歌声将岭南文传承和弘扬。”
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