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12月17日下午,《深城纪》诗歌朗诵会在深圳龙华图书馆举办。《深城纪》是深圳诗人费新乾继《野孩子》后出版的第二本诗集,是献给深圳的一本诗集,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全方位地呈现一个普通深圳移民16年的工作与生活经历,由点及面,通过标本性典型性切片,构造一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诗意盎然的“深圳”。整部诗集分为十辑:握手楼、斜杠青年、复活、悬浮术、凌晨四点的大海、结石、一个人的租房史、那时的爱情、城里的月光、栀子花开。
南都记者了解到,费新乾生于1980年,现任《特区文学》编委、深圳市龙华区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金木水火土》《野孩子》《深城纪》《用最少的翅膀飞翔》,以及长篇小说《猜谜女》、短篇小说集《天耳》、中篇小说集《锦衣夜行》等。
在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地方的作家、诗人、朗诵家分别朗诵了《一匹汗湿的马》《那时的爱情》《春运》《深圳人的心里都装着大海》《凌晨四点的大海》《城里的月光》等《深城纪》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一群孩子用纯净的童声诵读了《我们的深圳》《深南大道》《海泳》等诗篇,他们的朗诵情绪饱满,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获得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谈起此诗集的创作,费新乾表示,“从《野孩子》到《深城纪》,我一直寻求诗歌题材的突破,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从‘我’写到了‘我们’。《野孩子》基本上是局限在‘我’的范围里,是从‘我’的经验出发。《深城纪》原计划也是写‘我’,以‘我’在深圳的经历为基础写一首叙事长诗,但在写作的过程中,觉得‘我’的经历太过单薄,不足以支撑,于是融合了普罗大众的经验,展示了一个群体的‘我们’。这样的群像塑造,也更能体现深圳的风情和特质。”
费新乾说,“在深圳的16年经历,给了我写《深城纪》的底气与灵感,如果没有这种经历,我是不可能写出《深城纪》的。当然要写出深圳的特质,大海是绕不过去的,深圳是个沿海城市,它的特质由大海铸造。”
《深城纪》亦引起了现场嘉宾的广泛讨论,张樯、陈鸿波、胡忠阳、庄添明等与会嘉宾点评了《深城纪》。他们认为《深城纪》张扬诗歌的叙事性,以新颖、独特、个人化的意象,以简洁、生动、有温度的语言,通过对深圳的全方位扫描与萃取,用诗歌为深圳和深圳人著史、立传。它所凝聚的深圳记忆、提炼的深圳意象,在更加深远的历史“慢镜”中,必将显示出更加丰富的意义。
编辑: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