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加持,共同富裕之路将越走越快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3-12-26 22:3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日前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数字经济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崭新动能。以数字经济的特点而论,其往往能够促进持续性、均衡性增长,又能助推共享式、普惠式发展,因此,以数字化改革、发展数字经济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正当其时。

对相关话题有所关注的人都知道,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诸如农业大而不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公认的拦路虎,而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实融合成为潮流的今天,化解难题的机遇正在到来。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数字化转型大幕已在全球开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广泛应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人们通过遥感、传感器、气象站、摄像头等建立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将土壤酸碱度、肥水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指标传输到大数据服务平台,点击任一田块,即可显示详细信息,农民不再“凭经验”,而是根据数据进行精准管理……类似直观的应用场景,充分证明数字赋能一小步就可能是农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步。

由于“数字”加持,传统的农民角色悄悄发生了变化。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这是当下农村的常见场景。而在一些数字农业基地,数据有望成为新农资,区块链则是农产品的“身份证”,农民收获到的数字化红利越来越丰厚。因为数字化,中国亘古难解的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即便是过去印象里的欠发达地区,一旦搭上“数字”快车,其进步也可能非常神速。12月25日,记者从第五届江西农博会组委会获悉,2023年,江西全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可达800亿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江西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技术给几乎所有地区和人群都会带来诸多利好,但是也要注意,假若存在“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也可能潜藏着某种“马太效应”,结果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或者多者愈多、少者愈少。

“数字鸿沟”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均衡、不够充分。以往,大量经济活动在以铁路、公路、机场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上展开,如今,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基础、数据中心等成为必要而普遍的新型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会影响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新型基础设施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理解《实施方案》把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作为重点举措之一的意义所在。只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才能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持续弥合“数字鸿沟”,创造普惠公平发展和竞争条件,从而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

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需要优质服务的普惠供给。长期以来,因区域不同,人们所享受的医疗、教育等服务存在着明显差距,现在,《实施方案》要求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强化远程医疗供给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数字化社会保障服务,其中包括支持面向欠发达地区开发内容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深入推进智慧医联体平台建设等多项具体措施。有理由相信,基本公共服务的逐步均等化将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张子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