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卫融合,促进运动健康。近期,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批准,依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新华医院建设深圳市体育医院(筹),率先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三级综合性医院挂牌成立体育医院的新篇章。
深圳市体育医院(筹)正式揭牌
2023年12月28日上午,深圳市体育医院(筹)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举行挂牌仪式。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创始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前院长、中国奥委会首席医务官李国平,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一级调研员王志强、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常巨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周丽萍等共同为深圳市体育医院(筹)成立进行揭牌。揭牌仪式后,举行深圳市体育医院(筹)建设发展研讨会,专家围绕国内体育医院的使命、建设模式、经验等进行深入研讨。
深圳市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均提出要鼓励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常巨平表示,未来深圳市体育医院(筹)建设要不断深化学科内涵,比如运动解剖学、运动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中医学、筋膜学等学科的发展,形成学科优,服务竞技体育之外也服务全民运动健康,助力深圳建成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流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一级调研员王志强指出,深圳市体育医院的建设贯彻落实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体育与卫生健康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体育与卫健的优势,希望通过强强联合,更好地为市民健康服务,努力打造立足深圳,面向国际的一流体育医院。
骨科专科优势明显 承担五大建设任务
北大深圳医院党委周丽萍书记介绍,运动创伤是运动医学的重要内容,70%以上运动创伤是骨科问题,但是还往往涉及腹部、头颅外伤、眼部、耳部等损伤问题,需要多学科救治支撑。这也是体育医院挂靠三级综合医院建设的优势。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该院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手显微外科四个特色鲜明亚专业。每年为突破12万名门诊患者服务,为将近8000名手术患者提供服务,服务量居广东省前列,形成了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手显微外科等四个特色鲜明的亚专科。依托O型臂、手术导航系统等高端设备,坚持微创精准理念,涵盖了关节、脊柱、创伤、骨肿瘤、运动医学、手足显微等骨科疾病的综合诊治。运动医学是深圳市运动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未来,深圳市体育医院(筹)将积极承担“高水平运动保障基地,运动创伤救治基地、运动康复基地、运动促进健康模式、运动研究创新中心”五大建设任务。
建设目标:服务竞技体育 服务全民健康
谈及建设规划,周丽萍表示,医院将围绕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康,按照“一体规划,两期两址”思路,实现“稳健开局、分期建设、逐步扩大、全面覆盖”。
项目第一期将依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建设深圳体育医院(筹),发挥目前北大深圳医院运康中心学科优势,全面、高效开展运动创伤、运动康复、运动处方、体卫融合、运动训练等各项服务,快速实现深圳体育医院基本建设功能。
第二期建设将随着深圳市新华医院建成,实现一院两址,位于福田区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依托综合医院优势,重点开展运动损伤的微创手术治疗和早期康复、慢病患者运动干预(运动处方);位于龙华区的深圳市新华医院建设包含测试评估、体能训练、疲劳恢复、运动医学、运动康复、运动处方、中医康复等完整功能分区。
未来,聚焦满足竞技体育运动损伤治疗康复和全人群运动健康服务需求,努力建设立足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集“运动保障、运动创伤治疗、运动康复、运动促进健康科普、运动研究”于一体的一站式全周期的国际化智慧化体育医院,加快助力深圳推进国际医疗中心城市及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