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互相免签”!多所高校开放校园,刷证件即可入校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原创2024-01-02 18:39

2024年1月1日,“行在清华”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我校师生员工畅行北京大学校园的通知》:近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自2024年1月1日起,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

清华大学还发布了《清华大学扩大校园开放及优化校门管理公告》,公布新一年扩大校园开放的具体措施。公告显示,清华大学将提高周末、节假日社会公众校园参观可预约数量。具体数量,由8000人增加至每日1.2万人以上。另外,清华大学将探索工作日校园开放,逐步实现校园保持常态化开放状态。

此外,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

图片

清华大学西门的游客。IC供图


清北宣布两校师生畅行互通

1月1日,“行在清华”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我校师生员工畅行北京大学校园的通知》。

《通知》指出,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比邻而居,交流合作密切,实现人员畅行互通,不仅是长期以来两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也对推动两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两校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自2024年1月1日起,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

结合校园管理实际情况,两校校门实行查验通行制。两校将交互身份核验信息,入校人员于校门经核验通过后可以步行或骑行入校。畅行互通的范围为在职教职工和学生(持学生证、工作证和校园卡人员)。学校将在本人同意后向对方提供身份证信息核验权限,逐步实现身份长期报备。

信息核验权限交互前,清华大学师生员工可凭新版学生证、工作证、校园卡经过人工核验进入对方校园。寒假前后,学校将根据系统开发进度推进开通身份证刷卡核验功能。


清华公布扩大校园开放措施

公告显示,清华大学将提高周末、节假日社会公众校园参观可预约数量。具体数量,由8000人增加至每日1.2万人以上。另外,清华大学将探索工作日校园开放,逐步实现校园保持常态化开放状态。

公告表示,清华大学将面向社会公众扩大开放育人资源,参观校史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等各类展览,参加学术会议、讲座沙龙、观看演出、体育活动等各类人员,逐步实现关联报备。

公告还表示,清华大学将面向入校参观的社会公众组织开展校园义务讲解志愿服务,持续优化核心讲解员队伍、增设假期流动讲解员、设计多种参观路线,介绍清华景观、清华文化,围绕红色景点,讲述清华先辈革命历史,打造“文化之旅”。

图片

深秋时节的清华园秋色,色彩斑斓,宛如油画。新华社发



现状

近半双一流大学发布开放政策

教育主管部门表态有助推动开放

2023年以来,呼吁高校开放的人有不少。记者注意到,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有来自北京、山东、安徽、广西、重庆、江苏、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天津等多地的网友反映高校开放的问题。2023年7月以来,国内多所高校都对校外人员采用预约制入校。

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对中国147所“双一流”高校开放政策所做的评估和解读,2023年,近一半的大学发布了校园开放政策,总体来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在具体入校人群中,多数开放校园的高校明确所有社会公众都可以入校。也有极少部分大学仅面向高中学生、中学生及家长、临时来访人员、参观的社会公众或校外人员等开放。

在相关政策方面,教育部2023年7月发文鼓励大学校园开放,上海、甘肃两地教育主管部门曾发布大学校园开放政策,而广东省教育厅发言人曾表示会尽快发布通知。此外有14个省份(45.16%)对外回应记者询问,或回复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

马亮表示,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发文或发声来看,的确会对大学校园开放带来一定影响。数据显示,在教育主管部门发文或发声的地区,大学发布校园开放政策的平均比例为55.22%,而其他地区的则为39.92%。从实际开放校园的情况来看,二者分别为67.83%和51.46%。由此可见,教育主管部门的发文或表态都有助于推动大学校园开放。


校园开放行政负担仍较重

专家建议头部高校做表率

国内多所大学校园逐渐对外开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各种政策措施,使社会公众的入校之路道阻且长。

马亮对大学校园开放政策可能造成的各类行政负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行政负担还较重,大学校园开放程度还有待提升。

评估显示,有12所高校仅要求身份证核验,占比17.65%。还有11所高校要求预约或登记,占比16.18%。有12所高校要求预约或登记,并对身份证核验,占比17.65%。还有9所高校要求预约或登记,还有预约限额或需要审核,占比13.24%。最后,有15所高校的要求较严格,对上述三个方面都有要求,占比22.06%。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校园开放仍然给访客造成了负担和成本,使他们的入校之路并不顺遂。

马亮表示,中国“双一流”高校的校园开放在稳步推进,但是距离社会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一方面,大学校园开放的比例还不高,仍然有一半高校没有面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校园开放的大学设置了重重关卡,对于入校访问的人们来说需要承担较重的行政负担。

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大学校园开放,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头部高校要发挥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大学校园开放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分阶段实施,边开放边完善。比如,可先打开大学校园的大门,再打开校园内图书馆、教室、会议室等建筑的小门,逐步扩大大学校园开放范围。再如,可以采取更友好的政策措施,减轻访客入校的行政负担。

马亮认为,当越来越多大学校园开放时,入校访问的社会公众也应遵守校园规则和社会秩序,避免破坏校园环境和秩序。否则,开放校园的高校可能会因此而面临关闭大门的风险,也会使大学校园的公共资源难以得到最大化利用。



建议

“大学有很强的公共性,开放是当然的”

对于“大学校园开放”问题,专家认为,大学校园是公共空间,无论历史上还是从社会层面看,开放都是题中之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高等学府的发展变迁始终与社会公众、与时代潮流紧密相连,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而,大学本身的功能决定其需要向社会公众打开大门,促进交流。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直言,无论从大学本身的职能角度,还是从国家设立大学的初衷出发,再到大学本身的制度设置,大学都是一个公共空间。大学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地方,也是探讨各领域前沿问题的重要场所,还是城市文化的集散地,一些大学已成为城市的著名地标。“大学有很强的公共性,开放是当然的。”


可采用门禁系统,保障正常教学科研不受影响

但反对者普遍的疑虑是,校外人员随意进出校园,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当大学开放变成一种习惯以后,会变成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操场、图书馆等是公共资源,在不影响本校学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利用的人越多,公共资源发挥的效率就越大,人民共享的程度也就越高,“在做好校园安全和规范管理的情况下,我认为过度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事实上不只是大学,任何一个工作场所都有其规范要求。”吕德文建议,教学楼、科研实验楼等师生频繁出入的场所都可采用门禁系统,保障大学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不受影响。

储朝晖看来,除了物理层面的全面开放,后续大学校园开放可以推进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举办更多的社会公益活动,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更多渠道,比如举办公共讲座等,这样的开放交流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也大有益处。”



高校开放

自去年7月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打开大门,近4年后首次恢复校园参观预约通道。此外,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各高校对于访客入校的时段、开放区域等规定各不相同,请务必提前了解各高校管理规定。


清华大学

根据学校最新通知,清华将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前提下挖掘校园参观潜力,基于校园承载能力的上限,周末、节假日社会公众校园参观可预约数量增加至每日1.2万人以上,比之前增加约50%。

清华大学还将完善入校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各类入校报备系统,使各类人员入校预约更加简便、快捷;针对社会需求,每个开放日可预约时间段调整为8:00-11:00、13:00-16:00,将接待游客入校时间每日上、下午各提前一小时;优化车辆入校方式,加强校门区域的疏导管理,减少拥堵和排长队现象。


北京大学

2023年7月,北京大学就已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一般情况下,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期间,开放校园参观。每日可预约时段为:9:00-11:00、14:00-16:00,且需于当日19:00前离校。

近日,北京大学新燕园冰场和未名湖冰场也已对外开放,从北京大学APP上可以预约、购票。

2023年12月21日,北京大学表示,该校正在有序推进开放,并探索面向全国开展体现首都特色、北大精神的研学游“大思政课”。在平衡校园秩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从2024年寒假起,北大将进一步优化进出通道,校外远端设置“初步核验岗”主动预检,分隔已预约人员和咨询人员;盘活校内空闲区域设置安检区,提升通行效率。团体采取“整车放行、校内核验、人员抽检、专人接待”原则入校;设置东侧门停车场为落客核验区域,实现顺向可通行、落客即驶离。为改善游客的参观体验,北大将把节假日和周末接待游客入校时间每日上、下午各提前一小时,离校时间每日上、下午各延后一小时。


中国人民大学

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发文表示,为尽可能满足社会人员的入校需求,实现校园有序开放,学校自2024年1月1日起,将开通社会人员线上自行登记入校系统,其中还明确表示6岁以下儿童无须登记备案。

中国人民大学表示,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访费用。除学校指定的线上登记入校通道外,未委托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登记入校服务,请警惕任何形式的有偿服务行为,以免上当受骗。


北京外国语大学

校外人员持本人实体二代居民身份证,经闸机刷脸完成人证核验后即可入校,无需通过校内师生预约。


北京理工大学

校外人员进入除西山试验区外的校区无需进行报备,携带本人身份证并登记即可入校。


武汉大学

入校参访可登录武汉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在“预约进校”菜单栏进行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刷身份证步行入校。未能提前线上预约的临时性访客,可在校门处扫“武汉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现场预约。


复旦大学

为推进校园有序开放,非本校人员可随时登录“复旦信息办”公众号登记身份证等基本信息后,即可从指定校门刷身份证或随申码后进校(车辆进校需要报备),进校时间为每天的6时至22时。


同济大学

2023年5月起,各个校门都已对外开放,校外人员刷身份证即可进入。


浙江大学

2023年3月14日,浙江大学发布调整校门通行管理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到社会公众可在校园开放时段,自行预约来访。预约规则是:仅限本人预约进校,不可预约机动车,不可转让预约名额。学校根据校园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在杭校区每日预约人数上限。请提前1天预约,每次仅可预约单个校区的一个时间段。可预约的进校时段:工作日 19:00-22:00,双休日、节假日 6:30-22:00(寒暑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预约成功后,请凭身份证或“浙大通”码在预约时段通过人行闸机或乘坐营运车辆进入预约校区。预约7人以上团队,请与浙江大学访客中心对接联系,咨询电话:0571-88981713。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2023年12月25日宣布正式启用明湖冰场,周末及寒假面向公众开放,通过“北建大场馆中心”公众号即可体验。学校表示,为了保证冰面安全,会安排专人定期测量记录冰层厚度,还设置了冰上安全管理员。冰场附近安装有广播和监控设备,并张贴滑冰人员须知、冰场导览图和警示标识,外围配备救生圈、AED以及常用急救药品。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处于2023年12月初发布通知,拟于近期启动分时段、分区域开放校园,满足周边居民的健身休闲需求及社会人员的入校愿望。申请入校的社会人员通过微信服务号提交申请,成功备案后刷本人身份证从指定校门人行闸机出入校,不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湖北两所高校官宣共用一扇校门

2023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官宣共用一扇校门也曾引发热议。两校名牌挂于大门两侧,“一门两用 各行其道”。两校师生可刷脸或刷校园卡,在各自校牌单侧进出“友谊门”。相信通过学校的开放,同学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文化交流、社团活动以及各种课外实践体验不同风格的大学文化。



整合:黄亚岚

来源: 人民日报、 新华网、现代快报、新京报、北京升学圈、青春浙江

编辑:黄亚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校园开放,步子再大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