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首歌,传唱岭南。由南方都市报、N视频策划主办,南都娱乐承办的年度大型音乐项目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自去年9月8日启动以来,以“民谣”为形式,“新”为灵魂,“岭南”为表达主题,通过定向邀约和社会征集相结合,充分挖掘岭南本土乃至全国原创音乐人力量,打造出一批高质量岭南新民谣原创歌曲,并致力塑造湾区文艺活动新IP。
继社会征集活动的10首优胜作品在去年12月初率先发布,并形成《岭南新民谣(2023第一辑)》上线后,知名音乐人领衔打造的10首原创歌曲亦陆续在QQ音乐上线!从时节风光到市井烟火,从个体记忆到人文情怀,《岭南新民谣(2023第二辑)》呈现岭南万千气象,敬请聆听!
2018年第29届金曲奖,韶关音乐人秋林凭借《大岭脚下2》专辑一举获得三项提名,并拿下最佳客语歌手奖,创作的《二十四节气歌》曾经入选语文教材。但秋林本人非常低调,一直在扎扎实实做音乐,作为客家音乐的代表,他把传统客家歌与现代音乐风格相融合,展现浓烈的客家文化和民俗,这首《春耕》就可见一斑。
秋林说创作《春耕》参与“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在自己的故乡韶关客家地区,往上到祖辈,基本都是耕田出身,但现在耕种已经越来越少,与春耕相关的文化也在被遗忘。对于自己这一代人来说,春耕不仅仅意味着童趣,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既然说岭南,就联想起“春耕”。
民间风俗更鲜活
接受南都娱乐记者采访时,秋林说《春耕》里描绘的都是普通的乡村场景,养鸡养鸭,菜包豆腐,大家都知道一下春雨就要耕田,整首歌要表达的东西并不复杂。春种秋收,冬藏春生,《史记》里都说是“天道之大经”。过了冬天一下雨就要准备犁田,大水牛就要耕作,可惜现在基本都没有水牛了,很多田地已经是机器耕种。秋林回忆说之前有牛的时候,要喂养、割草、放牛、给牛配种,都是很有意思的情节和画面。
《春耕》是当年客家田野的场景,也包含时令和民俗。秋林说自己写的很多内容都和民间习俗相关,诸如在《大岭脚下2》里的《问仙》就是很长时间仍在保留的习俗,拜土地伯公是在客家地区几乎每个村落都有的,代表一种民间的祈愿。专辑在台湾地区发行的时候,很多当地人觉得很美,这些本是广东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优美的客家音乐和鲜活的客家文化需要有人来挖掘和传播。
秋林还举例说在《大岭脚下1》有一首歌叫《年三十晡夜》,大意是到年三十的时候再出去赚钱已经来不及了,考试前再复习也没啥用了,快过年了再养猪怎么都养不大了。这些民间俗语日常都会讲,是很活生生的民间景象。可能只是一些生活的细节,但有民间的智慧和警示,有很朴素的道理。秋林说自己从创作客家歌曲时就用心整理这些民俗和景象,用现代流行音乐的思路唱作出来,基本每首歌都会有一个故事,一个生活的场景,到《春耕》依然如此。
一首唱不完的歌
《春耕》是一个生活的切片,秋林说自己还收集了很多乡间的歇后语,这些都是创作的素材。比如伯公㓥猪(杀猪)不用慌,因为在村里伯公往往是有威望的,有伯公在的时候人就可以淡定,很多事情伯公都可以摆平,“按照习俗春节前都要杀猪,可能第一天晚上请了伯公,第二天早上他才能到,但伯公不到,猪是不能杀的,有伯公坐镇,就会比较顺遂。这个故事除了对伯公的敬意之外,猪毕竟也是生灵,所以杀猪都需要一个仪式”。
和《春耕》场景化的描摹不同,收录在《大岭脚下2》里的《妹当家》,是秋林根据江西的石城山歌改编。收集传统的客家山歌是他的另一种创作方式,“我听到这首山歌觉得好美,可以说眼前一亮,山歌本来是没有结构的,很随性地唱出来,我整理出来,大意也不复杂,妹子嫁出去之后,哥哥希望她能过得好,但按当地客家习俗女性是不能当家的,如果妹子能够当家,哥哥去了就会有好酒好茶,对彼此也都是心理上的安慰”。
秋林说自己过了四十岁,创作思维也有所改变,《大岭脚下2》是2017年发行,迟迟没有发《大岭脚下3》,就因为一直在探索更适当的创作和表达方式。“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些东西,比如写《寻庄》,就是有了都市生活,在都市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村庄,新的创作将会更加现代。人生本来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步入不惑之年之后想要做一些改变,不变的是依然会用客家话创作,有人说我用普通话唱歌的时候没有那个中气,我也开始重新组乐队一起演出,用更fusion的方式做音乐。”
一起传唱岭南新民谣
《春耕》
作词:秋林
作曲:秋林
演唱:秋林
编曲:Aringu
混音/母带:Donald
制作监制:阿庆@与非门
吉他:秋林
和声:秋林
录音:邓忠惠
录音棚:广州声扬动力录音棚
养鸡养鸭,生春诶;
养猪养猫,系头生诶;
放下闲心,忙起来嘞;
春水一落,耕田诶。
㓥鸡㓥鸭,做社嘞,
菜包豆腐,打斗肆了,
找出脚头犁头,都磨利嘞,
牵出大水牛来供饱,来去耕田诶。
春耕嘞,犁田诶,
带上笠帽水衣,下田诶;
春耕嘞,耕田诶,
捏起裤脚,莳田诶。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总统筹:贺蓓
视觉统筹:关健明
视频顾问:陈成效
执行统筹:钟欣 丁慧峰 彭思敏 林经武
采写:丁慧峰 钟欣 林经武 余晓宇 吴凤思 蹇玥 蔡丽怡
编辑:彭思敏 刘芳 郑若琳 陈逸芬 蔡思思
视频摄影:朱俊毅 钟锐钧 李孟麟
视觉设计:金国华 尹洁琳 郭文哲 高爽 张许君 谭肖愉 欧阳静 何欣
执行:李伟君 张圣博 李丹 郭慧聪 刘尉
出品/发行:南方都市报、N视频、南都娱乐
编辑:刘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