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加强穗港澳中小学教育交流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融合发展、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说道。
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胡国胜提交提案《进一步提升我市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成效的建议》。其中指出,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粤港澳中小学教育交流活动,截至去年,全市共缔结371对穗港澳姊妹学校(园),其中穗港317对,穗澳54对。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在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在胡国胜看来,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缺乏政策指引,姊妹学校交流难以健康持续开展;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姊妹学校交流存在后劲不足。
当前实际交流中也普遍存在三个问题,分别是时间较短、内容简单、未能及时反馈。“因时间短暂,多数学校只能按双方学校介绍、参观校园、进入课堂听课、有条件的学校则安排一次体育活动或文艺表演等,以上程序也基本固化。来来往往多了,姊妹学校双方师生都会感到乏味。双方学校因时间紧张,走马观花式的交流后,难以组织学生坐下来进行总结反馈,也不利于下一阶段交流工作提升。”胡国胜告诉南都记者。
毫无疑问,穗港澳姊妹学校教育交流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为此,他建议,广州市争取省有关部门支持,与香港教育局和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公共研究制定《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合作指导意见》,包括缔结学校的准入资格与选配、双方开展交流合作的指引、协议到期后的退出或续约、定期活动和交流分享、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等,为穗港澳姊妹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提供指引。
其次,要针对广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青少年科技活动资源以及教育总体布局和学校特色,进一步制定《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实施办法》等,为广州市姊妹学校在交流形式、交流内容、交流方法以及后期反馈总结和评估提升方面提供具体指导。要求已经结为姊妹学校的单位对照政策指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交流活动方案,并将姊妹学校交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广大师生学习,进一步明确姊妹学校交流意义和方法。
同时,丰富交流形式,促进姊妹学校交流走深走实。广泛挖掘广州市各区的文化优势和特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岭南文化场馆、科普教育活动中心等,以文化为纽带举办文化交流和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借助体育、文化、科技等平台,持续开展穗港澳青少年品牌交流活动,譬如穗港澳三地中学生各类体育赛事、穗港澳 STEAM 科技竞赛等活动。分批安排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到姊妹学校驻校跟岗,充分了解双方学校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方面优势和经验,既可加深两校的“姊妹情谊”,也为后续交流活动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