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客流量五年减半,广州要如何应对?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1-18 10:45
图片

南都讯 公交客流下降在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成为热议话题,多位市政协委员关注到这一现象并提出优化建议。南都记者查询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获悉,广州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从2018年的约627万人次下降到2023年的约298万人次,五年间客流量减半,在公共交通中的客运占比也从约39%下降到24%。

公交车客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私人小汽车等的“冲击”,不断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都对常规公交客流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优化当下公交的运营模式、完善公交运行体系,才是迫切解决的问题。

面临三重“冲击”

公交客流五年间下降超一半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官网公布的广州交通月报数据显示,常规公交和地铁一直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绝对主力。2015年,公交车日均客流还略高于广州地铁,约700万人次,两者的客运占比分别约为46%和43%。到2016年,地铁日均客流量开始超过公交,不过,彼时的公交日均车流量还整体超过600万人次。

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出现后,广州公交车的客流量开始大幅下降,2020年和2021年,日均客流量为360多万人次,2022年和2023年,日均客流量不到300万人次。2023年,公交在公共交通中的客运占比已降至约24%,地铁则上升到约69%。

“面临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私人小汽车的三重夹击,常规公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足。”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黄埔区政协副主席马劲轲说。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他代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民盟广州市委员会分享了《优化调整公交体系,提升绿色低碳出行服务能力》的集体提案。马劲轲表示,相较于轨道交通的高速、准时,电动自行车的灵活、便捷,私人小汽车的舒适、方便,常规公交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明显不足。

公开数据显示,广州地铁运营里程由2016年的308.7公里增至目前的653公里,日均客运量也增至约850万人次。公交地铁客流此消彼长,广州公交车的客运占比下降至不到三成。

另一方面,近几年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增长,也给常规公交带来“冲击”。两年时间,广州电动自行车上牌量超过360万辆,成为市民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常规公交产生了较大影响。

公共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

“赶公交”“候公交”体验成痛点

常规公交客流下降更深次的原因也应引起重视。马劲轲提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未能协同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也是导致公交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他指出,轨道交通走廊上重复布设了常规公交线路,两者相互抢客,公交接驳线路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未能有效作为轨道线网的延伸与补充。

他还指出,广州市道路基础设施在优先保障公共交通通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比如在路口节点未能安排公交优先通行的路权与信号时间,大型公交车辆在城市支路通行困难,公交服务难以延伸进社区。此外,公交场站未能结合社区或商业办公楼设置,“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存在。

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根生也关注到这一点。他指出,在过去单一公交的大站思维下,集中设置站点,由于车次较多设同名分站点,间隔数百米且标识不清晰,市民为找站点往往要紧赶慢赶,加上站点较远,在当前交通选择多样化下,这种“赶公交”“候公交”体验已成公交痛点。

客流、补贴下降 

公交企业持续运营能力受影响

公交车客流量下降,但广州的公交车保有量、公交线路数、运营里程等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马劲轲提到,常规公交线路条数由2010年的813条增加至目前的1326条,公交车保有量由不足1万辆增加至1.48万辆。然而,客流量的下降造成公交票款收入大幅缩减,公交企业持续运营能力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补助资金例如新能源公交车补助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公交系统整体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服务质量及交通安全均难以得到保障。”马劲轲说。

他指出,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持续下降,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客流量持续转移至个体交通出行,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建议开设更多中短程中小巴线

优化公交线网

面对当下的公交运营困境,选用中小型车辆,是两位市政协委员都提到的建议。刘根生表示,应削减地铁沿线长线公交,开设更多中短程中小巴线,灵活覆盖地铁线路与站点盲区。比如,将线路延伸到商场、医院、小区,以街边显著标识立柱做公交站点,尽量让公交钻街穿巷,开到商场门口、医院门诊楼边、小区学校门口、地铁站口,实现“公交无缝连接生活”。马劲轲也建议,通过选用中小型车辆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将公共交通服务真正深入社区,实现零距离搭乘公交出行。

对公交线网进行系统性的优化调整,也是解决方案之一。马劲轲建议调整优化常规公交线路,强化轨道网与公交网的衔接,同时,结合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推广定制公交与特色公交。另外,在道路设施方面,建议优化BRT通道以及普通公交专用道的公交线路,提高专用道的通行效率。

针对公交企业运营困难的现状,马劲轲建议公交企业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比如,通过开放部分场站资源、开展跨界公交服务等措施,填补公交运营缺口,提升公交企业的盈利能力。

“公共交通是特大城市实现交通体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优化调整公交体系不仅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状况、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更是推动公共交通行业‘二次创业’再出发、提升绿色低碳出行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马劲轲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蒋臻 实习生 吴健欣

编辑:蒋臻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蒋臻1.45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