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广东文娱新质生产力③电影:技术、模式、人才创新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4-03-22 15:45

春意正浓,文艺萌新。


近日,广东省召开文艺精品创作调度推进会,展现广东文艺工作新气象新作为。近年来,广东文艺战线坚持守正创新,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形成了人才辈出、青蓝相继,精品迭出、佳作涌现,品牌突出、声名远播的生动图景。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备受热议的关键词,不仅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亦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强调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文艺领域同样需要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创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借由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调度推进会召开契机,南都娱乐策划推出《探寻广东文娱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聚焦广东文娱领域正在涌现的新质生产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文艺篇章。

电影篇

作为全国电影第一大票仓,广东正以科技创新驱动影视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升级,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持续赋能。一批科技企业将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入影视产业链,代表中国最高水准的影视和视听作品背后,均有多个广东影视科技企业参与制作。从制作技术的升级应用、创作与发行模式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到电影人才的培养交流,再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体验,广东电影市场的各个主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行业的发展。

1

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电影技术研发与应用上,不论是硬件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是软件的技术优势,广东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经济强大和科技集聚的基础之上,许多企业在技术上积极创新探索,以技术带动电影行业的工业化进程。

LED虚拟拍摄技术,便是广东企业在行业内实现领先的案例之一。在2022年揽获多项电影大奖的《瞬息全宇宙》中,杨紫琼饰演的女主角伊芙琳在平行宇宙中穿越的视效令人印象深刻。这段镜头便是通过LED虚拟拍摄技术来完成的。三块LED显示屏作为三个显示背景围绕杨紫琼,用慢动作表演相应内容,再通过后期制作调快演员速度,就达成了穿越的效果。去年在五一档收获8.5亿票房的电影《长空之王》,同样采用了虚拟拍摄技术。

图片

虚拟拍摄技术应用于电影《长空之王》。

为两部电影提供虚拟拍摄解决方案及技术设备的,便是深圳的洲明科技。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龙头地位的供应商,洲明科技副总裁刘俊告诉南都娱乐记者,洲明科技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全球超160个数字影棚中,有近130个由洲明科技承建并提供LED屏幕硬件。

他向南都娱乐记者介绍,虚拟拍摄通俗来说就是将传统的绿幕拍摄加后期特效替换为用实时渲染的LED屏拍摄,这种拍摄方式不但会让演员的表演感更真实,也能更好地还原实景拍摄的光线效果。并且,因为素材的灵活性,LED虚拟拍摄技术也极大地节省了剧组拍摄的转场时间,可重复利用的屏幕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片

《雷神》拍摄现场,LED虚拟拍摄技术能更好地还原实景拍摄的光线效果。

此外,在国产动漫成为全国佼佼者的广东,不仅有承包了几代人童年的“熊猪羊”,也有拿下豆瓣华语片年度评分第一的《雄狮少年》。依托动漫和游戏产业的发达,广东企业在动画制作上也不断寻求技术革新。

图片

擅长制作写实类型动画的虚拟影业自2013年起就积极研发光学和热感应动作捕捉技术,自主开发了“光学磁力混合的全身动作捕捉方法及装置”并申请相关专利。虚拟影业联合创始人韦琪向南都娱乐记者介绍,采用真人表演和动作捕捉技术结合,比手绘制作更加能够呈现“真实的交互,真实的运动以及真实的质感”,而动作捕捉的精准化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和还原演员的表演。虚拟影业导演刘双建也表示:“广义上来说的话,动捕无论从效率还是从质量上来说肯定是更优的选择。”

图片

采用真人表演和动作捕捉技术结合,比手绘制作更真实。

对于如何提高制作效率,刘双建还告诉南都娱乐记者,公司正在推进配合使用虚幻引擎进行项目制作。他表示,传统流程是线性流程,很容易因为修改导致推翻重来的结果,而公司目前使用的双流程制作模式结合了并行模式高效反馈和传统模式质量稳定的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第一个环节,马上给到原来的第2345个环节同时开始制作。这样的话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都可以马上进行一个返修。”刘双建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技术已经不止应用于影视制作,更应用到了更广泛的业态中,赋能大文娱产业的发展。像洲明科技的LED虚拟拍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商业展会、电商直播等多种场景,而虚拟影业在动捕技术基础上开发的虚拟数字人有更好的交互效果,不少文旅项目中也可见其身影。

今年年初,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新推出了一款根据文字指令即时生成短视频的模型Sora,瞬间引发激烈讨论。其实,AI技术在影视生产的一些环节中已经得到应用。曾参与出品《扫毒2》《暗杀风暴》等港产片的广东昇格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丽向南都娱乐记者表示:“AI技术目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创作,例如在剧本开发阶段,视觉海报、概念图、样片的制作等。这可以在成本和时间上为我们带来很大优势。此外,我们还在尝试用AI完成后期工作,如特效拍摄等。我期待未来能有一个展示新技术运营成果的作品。”

图片

《扫毒2》海报。

图片

《暗杀风暴》剧照。

“AI既然是一个工具,自然会需要使用它的人。”刘双建称,“所以我们应该去思考的是,怎样去使用它,让它成为更好的一个创作工具。”

开发了国产动画经典IP《熊出没》系列的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尚琳琳向南都娱乐记者表示,“华强方特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公司。技术在我们的创作生产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从前年开始,我们也在不断试用全世界的AI大模型。”尚琳琳表示,现在在美术创作领域,文生图模型还是能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能够给前期创意提供非常好的一个参考和托管思路的一个作用。但是在文生视频领域,其实目前来讲还要等待技术不断成熟。”

2

新模式促进资源配置

不单是在技术上追求领先,在电影生产和发行领域,广东也不断尝试各种多样化的模式来合理配置资源,从而鼓励市场主体创作,激发电影市场活力。

电影创作和生产模式上,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的深入融合发展为广东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少本土新锐导演及影视公司纷纷加入“群聊”。近年来,博纳影业、香港英皇、香港寰宇、上海联瑞影业等头部企业纷纷来粤开启影视创作生产。

昇格传媒总裁杨丽告诉南都娱乐记者,大湾区优势在于毗邻港澳,能及时同步到非常专业和工业化的制作体系,在合拍模式的不断探索下,广东电影产业与香港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从早前的“包干制”到今天的不分你我,一起筛选演员、商量分包合作,打破了原来的一些隔阂。

电影市场的活跃不仅依赖于创作主体的积极,合理的发行模式同样重要。在发行上,广东也同样也致力于进行更多拓宽渠道的尝试,丰富电影发行模式,规范电影版权市场,让片方能够有更多收入,从而形成电影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

发展点播院线,便是其中之一。广东是国家电影局在2019年开放的点播院线首批试点省市之一,已拥有4条获批的合规点播院线。广东4条点播院线之一,守映里目前已服务于全国3000家以上的行业客户,同时在线终端超过10万+。守映里市场部总监周春霞告诉南都娱乐记者,相比以往的商业院线和农村公益院线这两种线下放映发行渠道来说,点播模式不受场地限制,既有规范性的点播影院,也能适用于航空、酒店、校园等多种场景,影片选择也更加丰富,能够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它的规范发展,也能提供发行方在商业院线以外可持续增收的发行渠道,给不同类型电影,尤其是非商业片更多生存空间。

在网络电影发行渠道上,杨丽也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大湾区作品的组合发行思路。她表示,多项组合发行模式可以选择在内地上线网络平台,在香港地区以及一些海外区域上映商业院线。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提供了更多的观影渠道。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能拿起手机就能看到一部和院线品质一样的电影,这是年轻观众更愿意接受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发行模式,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广东与香港的资源互通。

3

新机制鼓励人才培养

对于生产,尤其是文艺产品的生产而言,人才始终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广东都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致力于为电影行业输送更多人才。

一方面,广东在对本土影人的扶持上不遗余力。杨丽在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时提到,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大湾区有非常好的营商环境,政府也在不断地提供政策上的指引。其实,不止影视公司,许多本土电影创作者也从中受益。

3月8日刚刚出台的《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发展规定》(下文简称《规定》)中,就在人才培养上提出多项举措。例如,支持新设立电影专业院校,鼓励广州地区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电影专业,对新设立的电影专业院校和新开设的电影专业经评审后择优给予一次性资助;将符合条件的电影人才纳入本市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文件支持范围;鼓励电影行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和华侨华人来穗创业,享受相关人才优惠政策;支持优秀青年导演首次独立拍摄制作电影,将择优一次性给予资助等。

此外,《规定》中还提到,要支持重大电影活动,重点扶持在本市举办的国际、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电影节展、博览会和电影交流活动。《规定》提出,对广州电影机构作为第一出品方,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或国际A类电影节取得重要奖项的电影给予一定奖励;对广州电影机构作为第一出品方,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的电影择优予以资助。

种种措施,对于本土新人的挖掘与培养皆有助益。“初出茅庐的新一代导演在一个不断攀升的市场,与相对成熟的大湾区电影产业环境中,拥有了更多元的筹集创作经费渠道,以及更为可靠的进入体制内拍摄电影的路径。”电影《人海同游》导演蔡杰对南都娱乐记者表示,过去10年的时间里,广东的电影行业正在生发一个崭新的本土创作群体。“对于有着明确作者特质及坚定艺术表达的创作者来说,通过各种电影节系统地为自己的电影项目筹集资金、搭建团队并找到目标受众,从而进入到行业的宣发链条,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生成策略现象。”

图片

《人海同游》剧照。

另一方面,广东也鼓励人才的智慧共享,致力于为广东的电影人才提供一个鼓励创新、打通交流的环境。

大湾区影视基地的建设,便是广东将着力打造的一个产业、人才与技术的集聚范本。今年2月,广东广播电视台、博纳影业集团与南沙区政府共同展示发布了“大湾区未来影视产业制作基地”建设计划,基地将深度整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人工智能(AI)等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应用,构建未来影视制作环境,为影视创作者解锁无限创意空间。

图片

南都娱乐记者此前对话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时,他就谈到,希望通过原创、科技赋能和对年轻创作者的支持,为影视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力量,最终助力大湾区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博纳影业这次聚焦在广州南沙,希望能够更多更快捷地连接这些影视创作人才,让广东形成中国电影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的第三个创作高地。”于冬表示,“希望在这里,能够产业落下来,内容孵化出来,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作者到这里采风、取景、拍摄。 ”

4

新玩法丰富观众体验

连续多年在全国各省市票房排名中蝉联第一,广东在全国电影市场的地位一直不容小觑。而电影票房市场的活跃,不仅仰赖上端创作的佳片,也和广东电影院线从业者的努力有着紧密联系。数据显示,广东在2015到2023年间,全省营业的影院数量由709家增加至1326家。这些年来,不管是设备还是经营,广东院线也在不断升级迭代,试图用更新的玩法来丰富观众到电影院的体验。

在放映设备上,许多影院自发升级换代,力求给观众更好的视听体验。2023年7月,华南地区引入的首块通过好莱坞DCI认证的国产10米LED电影屏就在广州黄埔大悦汇金声金逸电影院的乐善戏院影厅屏幕点亮。

5048x2839_64a7e13213f75.jpg

对于LED电影屏,不但影院积极尝试应用,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层面的加强。刘俊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时表示,洲明科技已经有四款屏幕拿下了DCI认证,也有产品在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亮相演示。“国内已经有几个点落地了,国外也会马上落地。”刘俊称,LED放映比传统的投影要有更高的清晰度,也可以节约投影机产生的空间损耗,还可以借助屏幕实现裸眼3D等沉浸式观影模式,“随着未来的发展, LED屏幕的价格降低,大家接受程度提高以及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我觉得LED放映屏的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他补充,LED影院屏可以改变传统影院单一卖电影票的运行模式,增加用户沉浸式体验感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演唱会,发布会,电竞等商业活动的举办场地。

在经营模式上,影院也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人进入影院。随着“城市空间运营”概念的兴起,不少影城主动从空间角度进行改造,使其经营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和灵活。

2022年拿下广东影院票房第一的深圳市CINESKY新天影院IMAX(壹方天地店)就在配备激光IMAX影厅、豪华VIP厅等特效影厅的设备基础上,集合小众品牌咖啡及特色烘焙,将精致的格调体验和舒适的特色服务融为一体,引领休闲观影新概念。深圳市金逸影城(大仟里宝安店)在2022年也通过拓展场地外租业务,如阵地广告推广、影厅外租演出、影厅外租会议等业务,提升淡季空置场地的利用率,增加了非票收入。

YES梦想影城经理阮志斌向南都娱乐记者介绍,影院会通过节假日活动,和针对影片的活动来拉动观众观影需求,比如在去年的《灌篮高手》上映时,影院制作了闪卡并组织球迷、同好举办主题观影活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丰富有趣的玩法也推动了影院服务质量的提升。

于冬在采访中提到,大湾区的影视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提速换挡、纵深推进的关键的新阶段。从技术突破、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和受众体验,广东电影行业的求新尝试覆盖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依托大湾区的集聚优势,在政策引导下,在各市场主体的积极创新下,广东电影正朝高质量发展不断奋进。

采写:南都记者 余晓宇 林经武 蹇玥

编辑:郑若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探寻广东文娱新质生产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