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女士是一位旅游达人,暑假期间组织了几个家庭一起去走青甘环线。机票订好了,酒店订好了,租车也订好了,临出发前,却突然接到酒店电话,说没房间了,“那个酒店的位置很好,就在月牙泉附近,我们是提前两个月订的,老板可能还没来得及调价格,才一两百块钱。”沈女士据理力争,经过多个回合的唇枪舌战,才顺利住进本该属于自己的房间。
记者了解到,暑假是一年中客流量最大的旅游旺季,各大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民宿房源也变得紧俏。近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吐槽暑假期间已预订的酒店却突然被告知没有房间的帖子,网友也纷纷咨询如何维权。
酒店私自涨价
可获赔首晚房费
一名来自湖南的大学生小秦告诉记者,他于7月15日预订了8月成都民宿的4人套房,付款后几分钟就收到了订单确认的邮件,于是他和朋友们规划起了旅行路线。没想到仅过了一周,小秦就收到了来自酒店的电话,他被告知原本预订好的房型没有了,需要申请退款。
“我们当时机票和景点门票都已经买好了,所有行程已经确定,并且收到过订单确认的消息,酒店单方面临时取消打乱了我们的旅游计划。”小秦怀疑自己提前预订的低价酒店临时遭到“反水”,被酒店方要求取消甚至强制退款,是酒店方的“套路”,以便再次放出房源赚取更高的房费。
记者从某旅行平台专业人士了解到,一般遇到假期或者大型演唱会、赛事等热门时段前夕,这类推翻订单的违约率会明显上扬。针对此类情况,平台也在持续开展治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他介绍到,平台一方面持续向酒店宣导,一方面会对违约商户进行警告、限流、下架等处罚措施。如果发生订单被推翻的情况,平台会根据客人意愿安排客人入住原酒店其他房型、附近同等级别或更高级别酒店房型,并承担差价。根据不同平台的规则,一般差价金额最高为首晚房费的1-3倍。
消费者应如何维权
有何法理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当消费者在旅行平台预订酒店并完成支付,酒店也通过平台与消费者进行订单确认后,实际上消费者就已与酒店之间订立了合同,因此消费者与酒店之间已经达成了酒店预订合同,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都构成违约。依据《民法典》,合同签署意味着双方达成合意。这种合意一旦达成,除非有法定理由,任何一方都应当忠实履行合同。如若酒店一方为了自身利益,对双方已经签署的合同拒绝履行、擅自变更,酒店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像沈女士和小秦这样的情况就属于酒店方责任,其预订订单一经付款并被酒店确认订单后,双方就已经达成了酒店预订合同。此时,酒店再取消订单或临时要求涨价的行为,就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可以先跟酒店协商解决,要求酒店继续履行义务。若酒店方拒绝履行,消费者可以向平台客服反映,请求平台介入。
同时,该负责人也提醒消费者关注订单确认情况。“只有订单已被酒店确认,消费者和酒店间的协议才正式成立。一般来说,许多国内酒店订单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完成确认,但部分酒店或房型需要更久时间,一些国外酒店的确认时间也会更长。”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编辑:许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