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又被称作乞巧节、女儿节,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辖区青少年更好地感受七夕气氛和丰富暑假生活,8月9日下午,小金口街道开展“巧手传非遗·喜迎七夕节”文明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及西子公益协会的秘书长伍翠婷以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为引子,为孩子们揭开了七夕节的神秘面纱。伍翠婷讲解了七夕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它在惠州地区的独特文化表现,如打七夕水和洗七色香花水的传统习俗,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与古人共庆佳节。
随后,活动的重头戏——非遗手工体验环节正式开始。伍翠婷向孩子们展示了竹编扇子的制作工艺。“看,这样一折一绕,花纹就形成了。”她一边讲解竹编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一边示范如何将一根根竹篾巧妙编织成精美的扇子。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尝试。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学习了小金口麒麟的历史与文化,特别是彩绘麒麟头白胚的环节,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他们拿起画笔,认真地在麒麟头上勾勒线条、填充色彩。
活动临近尾声,孩子们纷纷向身边的好友展示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小林感到十分兴奋:“原来七夕节不单单是情人节,还有这么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此次“巧手传非遗·喜迎七夕节”活动,不仅丰富了辖区青少年的暑假生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接下来,小金口街道将继续举办更多文化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图:李晓慧 林嘉妮
编辑:李晓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4网络中国节·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