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近日,深圳市南山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项目结项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南外(集团)香山里小学、首地幼儿园举行。
活动开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南山区幼小科学衔接成果展。从“培养有准备的儿童”转向“提供适合儿童的课程”,南山区在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优质成效——让幼小协作更紧密,学段衔接更自然,家校共育更从容,助力幼儿丰满羽翼,飞跃从幼儿园至小学这座关键的“高山”。
南山区人民政府督查专员刘闽对南山区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举措高度赞扬,并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对南山教育事业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动南山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南山基础教育水平。
活动中,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黄升翼进行结项汇报,回顾了三年来南山区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历程,明晰了区域以课程和教学为载体促进学段有机衔接,支持儿童平稳过渡的整体设计和具体举措,呈现了南山区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获得的五大经验以及六个变革。
首地幼儿园、香山里小学作为幼小衔接项目试点园、校代表,分享衔接课程实施经验。园、校以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实质衔接为主,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为儿童越过高峰筑牢课程之梯。
首地幼教集团总园长陈佩儒以《幼小科学衔接背景下幼儿园STEM教育实践》为主题,分享了该园在实施STEM教育中的探索与成效。她指出,STEM教育不仅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还确保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连续性。首地幼儿园将STEM教育的综合素养目标与幼小衔接的要求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幼儿四大核心素养。此外,园内通过“真问题、真情境、真实践”的“三真六步”教学模式,以及不同学习场域,满足幼儿多元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在探究环境中积累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香山里小学校长王剑宜汇报了本校的探索和实践成果。王剑宜从共同体建设、空间打造、课程开发、评价改革四方面做了系统汇报。学校以科研引领教研,园校开发协同教研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共研平台。在空间建设上,着力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全方位打造,虚实融合的自然探索中心、体能大循环场域、学校智慧大脑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全方位提升儿童的情感体验,充分释放儿童的内驱力。在课程开发上,主题课程与特色课程相得益彰。入学迎新系列课程、全学科主题学习、特色课程开展、丰富的校园节日等,让儿童友好和教育公平得以彰显。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平枝教授作为专家组代表对南山区幼小衔接项目进行专业点评。叶平枝高度赞扬了南山区政府在幼小衔接攻坚行动中的统筹规划与系统推进策略,对三年实践中总结出的五项经验和六个变革给予了充分认可。这些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已凝练升华为具有广泛辐射力与推广价值的“南山模式”,为幼小科学衔接树立了典范。同时,叶平枝强调了明确双向衔接的重要价值,并对幼小衔接的探索发展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处副处长冯婉燕高度肯定了南山区“试点先行、典型带动、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及“小学先行,双向奔赴,三方共育”的幼小衔接模式。选择以课程与教学为抓手链接学段,扎实有力地推进了南山幼小衔接改革和实践,希望南山区进一步梳理凝练学前教育项目改革实践,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体系。
最后黄升翼表示,未来南山区教育局将锚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从做好儿童发展优先的内涵建设,持续推动素养导向的衔接课程改革,探索数智赋能的教学教研支持体系三大方面,持续深入地推进两个学段的衔接。
当天下午,参会人员分别在首地幼儿园与香山里小学两个分会场,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更全面地了解试点园、校幼小衔接课程实施的最新进展与成效。专家团队结合教育现场,就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家校合作的紧密性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为试点园、校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指明了方向。
编辑:伍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