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童 通讯员黄秋发 近日,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成果展在香港培侨书院成功举办。本届峰会得到了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广东省教育厅等30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成果展上,《“同源·同心·同行”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评鉴报告》发布,这是全国首个针对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评鉴报告,为深港澳教育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赢得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誉。
活动成效显著,多维度促进学生成长
近日,在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成果展上,华夏教育评价联盟秘书长刘云生以视频解读形式发布了《“同源·同心·同行”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评鉴报告》。
为全面评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华夏教育评价联盟受委托对参与峰会子活动的三地学生进行了全过程、全领域的科学评鉴,由联盟秘书长单位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与龙华区教育局合作研发并组织实施。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结合与PISA等国际项目的比较、借鉴,构建综合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数学模型,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成长规律和趋势。评鉴报告显示,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系列活动在提升学生科创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与交流、家国情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科技创新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创兴趣。学生对科创活动的兴趣提高了10.7%,对AI与机器学习职业意向提升了7.1%,对大湾区环境问题的共治和共依观念认知提升了40.7%。此外,科技创新营大幅提升了港澳学生对深圳科技发展水平的认可。研学实践活动让三地青少年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与活动后,学生对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有了更高的警觉性,节水意识显著提升,60%以上的深港澳学生表示在日后生活中会采取合理用水、按需用水、一水多用等多种节水措施。研学实践活动还有效强化了学生对三地历史发展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增进三地学生交流与理解
评鉴报告提到,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还极大地促进了三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数据显示,科创营活动后,港澳学生对深圳学生印象比之前变得更好的比例达到26.7%和50.0%;深圳学生对港澳学生印象比之前变得更好的比例达到41.7%。研学活动后,港澳学生对深圳学生印象比之前变得更好的比例达到25.0%和27.3%;深圳学生对港澳学生印象比之前变得更好的比例达到52.0%。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活动结识了新朋友,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相互理解,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强化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评鉴报告指出,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科技创新营活动,学生对三地团结协作重要性认知整体提升了23.07%。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三地共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两项活动还强化了学生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94.2%的科创营学生和85.4%的研学实践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三地交流项目,学生认为三地协同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支持的比例明显提升、三地协同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同时,活动后学生对祖国强大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自2023年6月华夏教育评价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办事处成立以来,深港澳三地在教育评价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在2023年11月第二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上,出席嘉宾共同启动了深港澳青少年成长评鉴项目。2024年3月以来,龙华区教育局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结合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筹备工作,就评鉴平台搭建、指标体系制定、工具研发与审核论证、技术培训与组织实施合力攻坚,为本届峰会的评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源·同心·同行”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评鉴报告》的发布标志着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理论指引和大数据支持下,峰会系列活动将更加精准地满足学生需求,为湾区青少年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三地学子在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未来,龙华区教育局将继续携手相关单位,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