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共舞,匠心创新齐飞!龙岗娃社团作品“破圈”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4-12-18 16:56

冬日暖阳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团盛宴悄然拉开序幕。近日,2024年龙岗区教育系统第二届学生社团展示活动在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平安里学校热闹举行。本次活动如同一场“破圈”之旅,不仅汇聚了龙岗区内各校的社团小“精英”,更吸引了无数师生目光的聚焦,这里有艺术与人文的沉淀、传统与科技的交融、古今中外交织的舞台,还有少年舞动奔跑的青春。龙岗区委组织部、龙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龙岗区教育局、龙岗区文明办、龙岗团区委、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平安里学校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与龙岗师生共同见证了这场青春与梦想的交响。

科技与人文共舞

AI舞龙、AI变脸、AI流浪猫喂食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龙岗少年正以科技为笔,绘制着属于他们的未来蓝图。在本次活动的科技社团展区,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城创新学校的同学们展示了他们的科技作品,吸引着来宾们驻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道远学校AI科技社团的孩子们用AI舞龙、用AI变脸、用AI制作了流浪猫喂食器;深圳科学高中龙岗五园小学编程社团的师生则共同演绎用代码构建虚拟世界。

图片

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道远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刘鲜认为:“科技永远要与人文相结合!”据她介绍,该校AI科技社团吸纳了一群掌握编程技术、懂AI的小学生,孩子们的科技作品不仅出现在课堂、社团,还在各类比赛和展演中崭露头角。如今,项目式学习已在龙岗的校园里如火如荼地推行,港中深基础教育集团十分重视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和推广,以有趣的PBL项目式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大胆创新。集团附属道远学校自创办起,就致力于探索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教育之路,通过一系列科学课程、社团活动以及科技竞赛,为学生们搭建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为孩子们插上探索科学奥秘、追求科技梦想的翅膀。

匠心与创新齐飞

用创新的小手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龙岗少年正以匠心传承非遗瑰宝,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非遗社团展区,沙湾中学非遗竹编社团的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梧桐学校刺绣社团在一针一线间绣出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风情。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集团)坪地中学篆刻社团的同学们以刀为笔,以茧为墨,勾勒方寸之间的柔润与洒脱。深圳中学龙岗学校小学部的汉服社团以剪裁展示着东方美学。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新亚洲学校的晶彩编织作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匠心独具,方能创造非凡。龙岗少年正以巧手匠心,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意篇章,让创意的火花在青春的天空中璀璨绽放。

匠心社团展区,处处洋溢着创意与灵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版画社团成员们的刀笔之下,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龙岭初级中学木工社团的同学们用木材打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布吉高级中学的服装设计社团展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畅想与审美。坪地六联小学创意纸浆工作坊的作品则以环保为理念,赋予了废旧纸张新的生命。麓城外国语小学的创意社团、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的饰品社团、龙岗中学的“巧工坊”社团、龙城高级中学DIY手工社团的同学们更是脑洞大开,创作出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少年才艺展风采

在青春的舞台上绽放艺体魅力

在热闹的社团展示过后,来宾们走进报告厅,观看龙岗少年们精心准备的精彩表演。

图片

音乐是心灵的翅膀。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平安里学校的管弦乐团用悠扬的旋律奏响了青春的乐章,龙岭学校的二胡之声更是声声入耳,扣人心弦。他们的演奏,既有古典的优雅,又不乏现代的激情,诠释了社团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集团)木棉湾学校客家山歌社团的同学们以淳朴的歌声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平安里学校合唱队的队员们以歌传情,用一首《如愿》传递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四联小学音符合唱团带来了充满青春活力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舞动是青春的旋律。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的舞蹈《一年级,我不怕》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孩子们面对新生活的勇气与活力。布吉中学带来的舞蹈《碇步桥水清悠悠》,让观众跟随一行灵动的江南少女,走进了唯美的江南诗意画卷。天誉实验学校的情景剧《千年圆梦在今朝》讲述了一代代航天人谱写的波澜壮阔的诗篇。

体育是梦想的赛场。龙岗少年以热血激情逐梦赛场,用汗水浇灌着青春的梦想之花。翻飞的跳绳、灵动的毽子,宝岗小学的节目《逐梦少年》用轻盈的身姿展现着速度与技巧。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平湖中学(实验高级中学)的节目《Strange things》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采写:南都记者 王童 通讯员 曾童

摄影:南都记者 任朝州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