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专家最新解读来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商业消费
原创2025-02-26 08:12

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文件中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汤继强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个人认为这是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之前的新质生产力一般是基于工业实业、服务业的科技创新,如今明确在农业领域里提出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应用领域里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农业新质生产力,护航农业强国建设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部分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央一号文件则重点提及了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和智慧农业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以及“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服务于我们农业强国的建设。文件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比如人工智能、低空技术、生物育种等技术,这不仅对农业的意义特别重大,对于经济增长,包括结构调整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汤继强表示。

图片

企业供图

在汤继强看来,农业大国成为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新质生产力,他表示:“怎样让农业大国成为农业强国?让我们中国人在粮食问题上始终能够守住红线,能够保证我们的饭碗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这里边主要装的是中国的粮食。人工智、生物育种、低空技术等技术应用,能够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比如无人机施肥等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个人认为都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范畴。”

文件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农业再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上述专家指出,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路径,文件提及的生物育种产业化、智慧农业,对经济增长而言意义重大。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凭借科技创新和传统农业协调发展,依靠科技创新迭代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率等。从国际上来讲,粮食等真正实现中国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汤继强继续说道。

乡村振兴将带来更大的消费市场

文件指出,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挥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统筹和要素保障作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同时,文件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加快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支持各类主体协同共建供应链。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图片

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上述专家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已连续多年成为‘一号文件’的重点。乡村振兴,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全面乡村振兴是个投资机会,将带来新兴的消费市场、消费场景,对于拉动内需、应对外部挑战等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对于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达成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过去讲的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那么在今天,如果城乡能够很好的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能缩小城乡差距,也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更多的消费场景。比如过去,我们的家电下乡、三大件儿下乡、新三样下乡等都验证了农村都有广阔的市场,所以个人认为无论城镇化走到哪一步,对于我们城乡融合的这个大范畴和广大的农村市场来说,农村都是我们宏观经济绕不开且必须尊重的一个巨大的市场。”汤继强进一步指出。

策划: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