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两级“只收梦想、不收租金”“无忧空间”等空间政策的推动下,近日,全链条创新赋能空间——“极客智造”在深圳市宝安区应运而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核心载体,这一项目由深圳市政府主导投资建设,被列入深圳市先行示范区重点任务及“十四五”重大产业基础设施规划,“极客智造”按照“公益性、公共性”的运营原则,充分整合了平台中试、验证、测试、认证、知识和软件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它还依托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布局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国际产业情报信息平台等综合平台能力,结合华为、联通等龙头企业的强大生态资源,为深圳广大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流的创新综合服务,这也标志着大湾区工业互联网生态从基础服务向技术赋能的战略性升级。
区别于传统孵化器的空间租赁模式,“极客智造”最大的特点是“0成本空间,全方位服务”,既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空间、资金、政策、专利等孵化服务,又能提供低成本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还能提供工艺优化、软件适配、知识共享等智力服务,精准助力中小企业跑完技术验证“最后一公里”。
从产业需求侧看,这一模式直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层痛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关系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制造业中小企业技术落地周期比大型企业平均延长3-6个月,导致行业整体转型率不足30%。“极客智造”通过政府补贴、生态资源协同及规模化服务,将单次中试成本降低,显著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效率。
自3月12日官宣营业以来,“极客智造” 受到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负责人肖兴华透露,许多企业纷纷前来咨询,部分企业已提交入驻申请。从行业分布来看,申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这些企业技术特点鲜明,多聚焦于技术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的领域。如机器人、AI算法优化、智能硬件开发等前沿方向。
目前,“极客智造” 平台处于试运行阶段,“极客智造”空间提供的开放式公共办公位将免费对外提供,期限为自入驻起至2025年12月31日。肖兴华称,待正式运营后,已有的中试中心、知识中心等能力将不断迭代。同时,平台将紧密跟踪市场与技术的变化,考虑引入更多生态伙伴,拓展服务能力边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入驻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极客智造”如何借区位优势破题中小企业转型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核心载体,“极客智造”选址深圳大铲湾蓝色科技园的决策背后,是市区两级政府对湾区产业协同创新的深度考量。
大铲湾位于珠江口东岸,毗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形成“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枢纽优势。10公里半径内覆盖广深沿江高速、深中通道门户、宝安国际机场及在建的深珠高铁枢纽,使入驻企业可快速触达湾区11城产业链资源。尤为重要的是,该区域作为前海扩容首期启动区,正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跨境物流、保税研发等特色服务。
以“极客智造”为圆心,3公里范围内汇聚腾讯未来科技城、顺丰智慧物流产业园、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形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现代物流”的产业三角矩阵。这种地理集聚效应,使中小企业在技术验证阶段即可对接终端应用场景。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