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小学与香港姊妹学校——新界妇孺福利会基督教铭恩小学携手开展了一场深度教育交流活动,以课程共建为纽带,共同探索深港教育协同创新之路。
深圳小学作为深圳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的首批试点学校,积极践行“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当课堂”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主题驱动、多维联动、素养共生”的跨学科融合课程生态。此次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多元互动与资源共享,进一步筑牢深港学子的文化自信与激发创新热情。
活动以庄严的“向国旗敬礼”思政课拉开序幕,深港学子共同参与升旗仪式。随后的早操观摩环节,铭恩小学的同学们还跟随深圳小学的学子一起跑操,整个校园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在深圳小学党总支书记王海林、副校长张晖及行政人员的陪同下,铭恩小学师生漫步校园,听取深圳小学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介绍,欣赏校园内的唐诗三百首碑林、运动场以及学生们生机勃勃的身影,对深圳小学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赞不绝口。
座谈会上,王海林详细介绍了深圳小学近年来在教育创新、集团化办学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深圳市教育局近两年推出的“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半天计划”、美育浸润等改革举措。双方教师围绕“每周半天计划”实施方案展开座谈,共商赴港课程共建细节,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再深化。
在科学实验室,深港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科学实验课程,通过观察池塘生态系统,自主构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概念,合作完成“生态瓶”的制作实践,激发探索精神。在书法教室,深港两地学子同执毛笔,共赴一场横跨千年的文化对话,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STEM教育互动环节中,双方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竞技机器人,铭恩小学师生展示了“抢包山”机器人项目,两校学生深入交流与切磋,科技热情被充分点燃。
午后,香港铭恩小学师生与深圳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前往深圳少科城,开展“每周半天计划”科创体验课程学习。从新能源电池认识到赛车拆组,从机械狗“拜年”到用脑电波控制蜘蛛“赛跑”,学生在人工智能和工程实践体验中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操作,语言壁垒悄然消融。
活动尾声,铭恩小学教师代表表示,此次交流不仅深化了两校友谊,更为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学创新提供了宝贵契机。深港学子互赠礼物并合影留念,为交流画上圆满句号。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编辑: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