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金蝶胶溯源基地在穗揭牌,破解鱼胶行业溯源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03-24 22:24

南都讯 记者莫郅骅 通讯员黄旭君 鱼胶(即花胶)作为传统滋补品,是“老广”饮食哲学中的“心头好”。据统计,目前鱼胶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预计到2026年增长至500亿元。行业消费市场发展火热,却长期面临着原料溯源难、加工标准不统一等痛点。

3月24日,全国首个金蝶胶溯源基地在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正式揭牌,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与广东官栈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全球鱼种—鱼胶数据平台同步启动。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我国鱼胶产业迈入全链条标准化、数字化发展新阶段,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图片

全国首个金蝶胶溯源基地在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正式揭牌。通讯员供图

金蝶胶的原料源自越南“大粮仓”九龙江三角洲的查鱼,其鱼胶产量可观,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据了解,金蝶胶制作采用了“鲜制工艺黄金链路”,包括3小时冷链锁鲜运输、24小时生物酶定向去腥、仿生低温烘干等工序,不仅最大限度保留了鱼胶的活性营养,还成功解决了业内公认的腥味难题。

此次揭牌的金蝶胶溯源基地,由华南师范大学番禺水产研究院与官栈公司联合打造,旨在构建“从鱼种到鱼胶”的全链条溯源体系,通过智能化养殖示范平台优化鱼种品质,并联合科研机构攻克精深加工技术难题。华南师范大学番禺水产研究院基地主任苗玉涛介绍,基地已搭建智慧渔业平台,通过水质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养殖全程可控。“未来将联合企业开发更多高附加值鱼种,推动‘养殖-加工-消费’全产业链协同。”

图片

基地里养殖的查鱼。南都记者 莫郅骅 摄

据了解,官栈公司历时两年在海外投建现代化前处理工厂,并在业内率先使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的全链路追溯体系,实现从鲜鱼到产品的完全“透明”。该公司董事长张宇告诉南都记者,通过此次成立溯源基地,构建金蝶胶全链路溯源体系,可以进一步对原料查鱼的原产地产业生态,如养殖和捕捞环境,进行深度追溯,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科学养殖、生产,以及原料的科学运用。“有时会出现珍稀鱼种掺杂在普通鱼种里进入批发市场,消费者无法识别,通过溯源体系就能精准识别,也能帮助鱼胶实现可持续利用。”

这一溯源体系离不开当天同步启动的全球鱼种—鱼胶数据平台。该平台整合全球鱼种生物学特征、加工工艺及品质数据,建立可视化溯源体系,消费者可一键查询鱼胶来源,破解“一胶多名”的行业乱象。

图片

全球鱼种-鱼胶数据库正式启动。通讯员供图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鱼胶高质量追溯服务平台负责人郭雪表示,该数据平台将推动行业标准统一,为政府监管、企业生产和消费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吴燕燕也指出,数据平台对整个鱼胶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建立庞大的专业数据库,能够推动原料及产品的快速检测,为鱼胶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产品质量保障。如此一来,消费者也能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活动现场,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颁发了行业首个“金蝶花胶(干鱼鳔)”产品认证证书,为鱼胶质量规范树立标杆。广检集团负责人李秀英表示,该认证技术规范将引导行业建立统一标准,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随着溯源基地与数据平台落地,广州将进一步深化渔业“三产融合”。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副处长林浩指出,通过此次构建“高校研发+企业转化+政府赋能”发展模式,不仅是番禺区深耕现代渔业的创新突破,更是广州立足新发展格局、开辟海洋经济“新赛道”的生动实践。吴燕燕进一步表示,鱼胶产业的高价值化利用,可显著提升大宗鱼种经济效益,为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提供新路径。“一片小花胶撬动百亿级产业”的愿景,正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