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卡到复拍,《七十二家房客》开拓“影视+文旅”新可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4-18 18:43

4月11日,南都记者探班广东本土情景喜剧IP《七十二家房客》第20季开机现场,在升级改造后焕发新颜的珠影《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中,“太子炳”“八姑”带领着一众“房客”喜气洋洋亮相。这一让老广们喜闻乐见的“大事件”背后,打造“电影+沉浸式演艺剧场”新业态,已成为未来《七十二家房客》与更广泛观众联结与互动的新渠道。

图片

图片

《七十二家房客》第20季开机现场。

《七十二家房客》从2008年拍摄播出至今已17年,是可以列入老广“童年记忆”的长寿剧,然而回望IP走过的一路,也波折与挑战重重。尤其近两年,多部广东本土长寿剧IP屡屡传出停拍、停播、腰斩播放集数、演员失业转行等不利消息,令街坊和网友们无不感慨唏嘘。实际上,《七十二家房客》并没有如传言般“无声大结局”,反而透过开放拍摄基地给游客参观,令影棚成为广州一大网红打卡地;与各种老字号或潮牌联名推出衣服文创、线下活动,受到市民们热捧;重新召集全体演员举办沉浸式嘉年华,放票后快速售罄,演出当晚广州街坊挤爆珠影壹号大棚……如今,停拍两年的《七十二家房客》终于可以持续更新,重启新一季拍摄。当太子炳、八姑、鸡公福、金医生、西洋菜、奀妹、牛局长、三六九、二五八、一四七、兰姨、蔡妈、牛太、伍姑娘……一个个观众熟悉又亲切的角色又再嘻嘻哈哈粉墨登场,这一幕深深击中了许多老广的心。

图片

《七十二家房客》总制片人刘佳笳与制片人梁柱。

南都记者日前专访了《七十二家房客》总制片人刘佳笳、制片人梁柱,聊了聊这些年他们如何在探索、尝新和重启中,将一个曾经深受观众喜爱、但面临着演员年纪渐大、拍摄资金紧张等尴尬处境的本土影视IP重新活化,在近年的“文旅热”东风中,探寻出一条自己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在“影视+文旅”的融合进程中打造出本土的爆款案例。           

1

17年的长情陪伴,一个经典影视IP的守与变

图片

《七十二家房客》剧照。

提起广东街坊的“下饭榨菜”,当然少不了《七十二家房客》,自2008年首播至今,它已陪伴观众走过了17个年头。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短篇电视剧,每个角色人设都很贴近生活,八姑、太子炳与一班“反斗”租客斗智斗勇的故事妙趣横生,剧中数十个小人物角色,街坊老少都能随口喊出名字。每到晚饭时间,电视上总会响起熟悉的主题曲“一道屋檐,人生百态,有人为两餐搏命去挨……”,慢慢还包揽了老广的午饭剧场和下午茶剧场。

时间回到两年前,剧组处于休整阶段,剧中的众多演员也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纷纷转向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对真正喜欢演戏的演员们来说,当网红、做直播带货其实是无奈之举,对广东街坊来说,他们也不舍得失去自己的“童年回忆”。剧组如何转型和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这条道路变得很有挑战性。

“我觉得最难熬的是演员的期待、主创的期待,包括观众的期待,是最让人焦心的一件事。《七十二家房客》是广东最经典的IP之一,是广东文化界的一个招牌,这样一个经典的品牌,作为主理人应该持续把它打造下去,这是我们焦虑的原因。” 总制片人刘佳笳说。

图片

彼时,“跟着影视剧去旅行”的玩法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风潮,制片人梁柱也说不清楚,《七十二家房客》将拍摄基地开放成为游客打卡点的灵感究竟来自何处,就在2023年8月中的一个契机,他看到许多剧迷流连在《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的门口,就突发奇想,向总制片人刘佳笳汇报了之后,剧组决定把拍摄基地开放,让粉丝们过来打卡。“第一天可能几十人,第二天100人左右,第三天就在门口黑压压的一大片人。想不到原来观众对这部剧的热爱是如此之深,所以我们就尝试全面开放打卡了。开放打卡的第一个月,粉丝排队起码排6小时才能进入《七十二家房客》的大院里。”梁柱说。从一开始的限时开放、试验性打卡,到后来的全面开放并设计小程度开售门票,参观粉丝们的热情之澎湃,令冷清了一段日子的拍摄基地变得熙来攘往、异常热闹。

图片

剧迷粉丝排队打卡。

剧迷粉丝会在社交平台上记录每一个瞬间,刘佳笳和梁柱都记得,有粉丝凌晨4、5点就过来排队,“没有做任何宣传,都是自发的”。“《七十二家房客》排队事件”在抖音同城长达半个月进入热搜榜前十,《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在高德地图导航位列前三,基地附近的租小板凳、卖矿泉水的生意也变得十分红火。排队打卡的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有推着轮椅过来的“长情粉”,有年轻的大学生,还有陪着老人家过来“圆梦”的小朋友。本土长寿剧主打的是“一段漫长的陪伴,大家的欢乐,几代人的成长”,《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成为网红文旅打卡点,正是抓住了这几个内核。

图片

“任何一件事情,到了一个瓶颈的时候,就会迸发出一些新的可能性。” 总制片人刘佳笳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个刻意的目标去怎么做,我们是在一点一滴、用心用情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可能性。慢慢地这里变成了一个老百姓口中的‘广东的环球影城’,我们也做成了一个广东非常成功的‘影视+文旅’的实践。” 

图片


2

“影视+文旅”的创新体验,“新”在哪里?

这种结合了“影视+文旅”的创新体验方式,不断催生出新场景和新消费,为《七十二家房客》这个老IP的复活焕新注入了新动能。

图片

去年12月29日晚,“72家房客迎新嘉年华”活动在珠影壹号大棚举行,18位剧中人物“走出”荧幕,与粉丝们欢乐互动一整晚。活动在12月13日放票,不到半小时即售罄,为满足更多观众需求,剧组又在嘉年华活动之后,增加了一场适合“都市夜归人”的72家房客欢乐特调夜活动,由多位剧中演员携本土乐队、脱口秀新锐等带来两小时的欢乐互动,幸运粉丝抽中了《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一年内任参观”的VIP卡及在未来某集中成为“特邀主演”的机会。除了主体活动,场外打卡区域也让各年龄层的粉丝们玩得不亦乐乎,大伙争着跟《七十二家房客》的场景和道具合影,各大联名衍生品也在现场热卖,深受年轻粉丝欢迎。

图片

作为此次活动执行的梁柱,一开始内心是忐忑的,经历了“很大的思想斗争”,毕竟剧组主演们已经“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有没有足够大的粉丝群来支撑这个活动。“没想到演员们非常配合,马上就组织起来。粉丝的踊跃度也超出了想象,因为是小程序卖票的,一开票小程序都崩溃了。嘉年华那天,影棚被粉丝们里一层、外一层地包围,炳叔、八姑就像‘广东的刘德华’一样被簇拥着,大院保安全程待命。没有铺张的宣传,都是网友‘自来水’地在抖音发布,上了平台的热榜,非常难得。”梁柱说。

图片

南都记者发现,在嘉年华当天的售卖小摊上,出现了许多与《七十二家房客》联名的广东文创,一些老字号的“老广的味道”如八合里牛肉丸、石湾米酒、鸡公榄、农副产品等,也与剧集IP一起联动,《七十二家房客》已不仅仅是一部剧集了,它也是“广东人的一个文化符号”,带动了新型的消费可能。

图片

提到《七十二家房客》IP在“文旅+影视”赛道上的新玩法,梁柱感触特别深。去年该IP做得最为出圈的“跨界”,包括与新晋网红茶饮奈雪的茶的联名产品在网上卖爆,品牌邀请“八姑”黄伟香参与线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200万,销售额相当可观。

今年年初,《七十二家房客》IP与广州联通跨界“碰撞”,双方携手共创了一部贺岁微短剧,也将在万兆影视网络基地中继续布局合作,未来持续输出这类情节紧凑、叙事爽快的微短剧或短视频。《七十二家房客》IP与众多知名品牌的联名互动,引起了线上线下市场的积极反响,活动及联名产品受到粉丝好评,品牌效应不断叠加。

“这几年,国家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做‘双创’。我们一直在做‘双创’,《七十二家房客》用实践来践行着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我们用最经典的IP,带动了一些新型的消费可能性,包括年轻人对经典IP的新认知,及他们来消费产品的内心新奇感,这都是作为影视工作者做‘双创’很成功的实践。”总制片人刘佳笳表示。

图片

这些在文旅赛道上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尝试,都会反哺到作品本身。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七十二家房客》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老面孔了,一些新生代演员及特邀的素人演员将加入第20季的拍摄,呼应观众对剧集年轻化的诉求。短视频的流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需求显得更为强烈,“未来除了对传统经典的传承,也会有更多短视频的输出,因为短视频更符合年轻人的观看习惯。”“这个经典IP太适合做成线下的沉浸式演出,因为演员们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极强,拍摄基地主要服务于新一季拍摄,可以寻找附近的空间进行实景恢复,让演员们做一些沉浸式的小型演出、脱口秀,让观众尽情去体验线下的《七十二家房客》。”刘佳笳说道。

2061x1163_680210dac3bee.jpg

1389x789_680210dac513f.jpg

1609x918_680210dae2231.jpg

《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内部实景。

3

文娱行业助力,将广东打造现代旅游消费引领地

3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出《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这份重磅文化包括了20条具体措施,明确要将广东打造成为现代旅游消费引领地,实施文旅投资100项在建重大项目和100项重点招商项目“双百”计划。《措施》强调促进文化和旅游双向融合,以“文化为魂”推动旅游发展,打造“请到广东过大年”“跟着龙舟去旅行”“节庆叹非遗”等具有广东辨识度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艺术、历史人文资源等融入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演艺+旅游”“美食+旅游”“赛事+旅游”等,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广东经典影视IP《七十二家房客》近年的实践,实现了从影视取景地到场景营销的产业生态,创新玩法也为经典文化IP赋能。总制片人刘佳笳对南都记者透露,以《七十二家房客》IP的焕新为契机,珠影将逐步探索“电影+沉浸式演艺剧场”的新业态,未来珠影将以珠影壹号大棚及置景车间片区为基础,开发出更多种类丰富、引领潮流、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演艺新模式,形成演艺集群效应,打造新颖的文化消费场景。此外,更丰富的异业合作和联名互动也在继续,助力《七十二家房客》这一岭南文化经典IP进一步“出圈”。

图片

“这是一个很大的布局,有无限的可能性。因为珠江电影集团园区有着6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电影文化的基因,现在大院已经有了很多餐饮的基因。接下来要把大院打造成新型文化消费场景,做珠影的新生态,那么在拍好影视剧的同时,也要在大院可能性的空间引进一些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有很多粉丝基础的、也有非常好的内容和形式的沉浸式体验。《七十二家房客》作为经典IP,肯定要打造成沉浸式的线下演出,让观众来体验的文化产品。”

在广东,还有许许多多像《七十二家房客》一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承载了老广州的回忆、人文情怀丰富的文化IP,它们不仅可以透过创新求变重新连接新时代观众、焕发IP活力、实现盈利,也可以助力广东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七十二家房客》IP的不断发展及持续焕新历程,从某种程度上,正是一种“文旅融合,粤式新潮”的成功实践。过去这几年间,广东文娱行业与文化旅游、文化商业的接轨,让人看到了成功的文旅融合样本和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憧憬下一个五年,“文旅娱”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将助力广东打造成现代旅游消费的引领地,而同时,那些极具岭南文化特点、被人喜爱的宝藏IP,也可以用创新求变的精神,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林睿媛

视频:南都记者 朱俊毅

编辑:彭思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文旅融合 粤式新潮流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