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旅”玩出新花样,第一票仓如何擦亮“镜头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4-27 15:49

五一来广东畅游“天然影棚”!近日,广东全新推出12条热门影视主题线路,这些线路精心串联起影视拍摄地、取景地以及故事发生地,让游客既能深度探寻影视作品背后的故事,领略电影文化的深厚内涵,又能亲身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为游客的五一广东之行提供了更加多元、丰富的选择。

图片

近年来,从现象级爆款电视剧《狂飙》带火江门猪脚面,到电影《热辣滚烫》卷起一股到佛山“Citywalk”潮流打卡风;从《破冰行动》去感受中山市井风貌,到《隐秘的角落》那充满故事感的湛江老街小巷去走一走,再到去《四海》的镜头下领略潮汕地区独有的风土人情……一部部热门影视作品正化身一张张生动的城市名片,让广东各地以全新面貌因影视作品而火。

广东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社会风貌以及高效的产业配套,为影视制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这里成为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的首选目的地。那么,在广东拍摄究竟有哪些独特优势?面对影视作品带来的巨大流量,广东又该如何将这些“过客”转化为“常客”,实现影视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近日,南都记者与多位行业专家展开对话,共同探寻广东“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1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并非夸张说法,近几年来,影视作品对文旅消费的提振作用愈发明显。

2835x3835_4da4023540e1883261d991c8572295

《去有风的地方》让取景地大理凤阳邑成为网红旅游地。

因为生动演绎了当地美景与风土人情,热播剧拍摄地的文旅消费增长明显。2023年初,刘亦菲、李现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播出,让取景地大理凤阳邑成为网红旅游地,春节期间每日游客量突破一万人,剧中的“有风小院”也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打卡点之一;去年播出的由李娟同名散文改编的《我的阿勒泰》更是向大众展示了北疆边地的美丽,让阿勒泰的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据统计,去年5月,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2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0.65%;实现旅游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3.19%。

图片

《我的阿勒泰》带火了阿勒泰。

出圈的影视热梗也能被文旅玩出花样,成为吸引游客的宣传点。例如《长月烬明》中冥夜与桑酒的虐恋也让安徽蚌埠的两大地标建筑——中国南北分界线蛟龙和张公山公园珍珠女雕塑成为网红景点,尽管不是剧方取景地,但蚌埠也抓住机遇推出《长月烬明》打卡路线,把影视热度转化为文旅价值。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蚌埠共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较2019年上涨162.39%,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319.66%。去年播出的《玫瑰的故事》里,林更新饰演的方协文质问女主角的一句“北京到底有谁在啊”更是成为了全网爆火的热梗,被北京乃至全国各地文旅用作宣传片的开头。

图片

尽管不是《长月烬明》的取景地,但安徽蚌埠也抓住机遇推出打卡路线。

图片

“北京到底有谁在啊”成为了全网爆火的热梗,被多地文旅用作宣传片的开头。

作为不少影视剧的取景地,广东同样在文艺作品的热播里吃到了不少文旅红利。2020年暑期播出的爆款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就让取景地湛江成为热门旅游地。携程发布的《2020年暑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该剧带动了湛江的搜索量实现30%以上的增长。

图片

《隐秘的角落》剧中的湛江赤坎取景地,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新华社发

图片

大爆剧《狂飙》掀起江门旅游热潮。IC图片

而2023年年初的大爆剧《狂飙》,更是掀起了江门的旅游热潮。去哪儿大数据显示,自《狂飙》播放以来,江门旅游热度增长,截至2023年2月27日江门旅游搜索访问量环比前半月增长217%,带动整体旅游订单量环比增长144%。江门文旅局测算,2023年1-10月江门市共接待游客2027.82万人次,旅游收入196.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36%和133.77%。

此外,去年的春节档冠军《热辣滚烫》在广东多地取景,女主角杜乐莹训练的三水北江大堤、石龙南岸公园、中山公园等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去打卡;电影《四海》上映后,取景地南澳岛也迎来了不少因戏而来的游客,南澳岛国家森林公园官方曾表示,森林公园的年均游客量原本为30万人次,在电影上映后突破了50万人次。

随着影视产品的不断丰富和文旅消费需求的旺盛增长,“影视+文旅”的联动模式已成为不少地方推进经济增长的突破口。热门影视作品不仅创造票房奇迹,更将取景地转化为网红打卡地,带动文旅爆发式增长。不管是“借势”还是“造势”,影视对于文旅的赋能都十分明显。 

2

观众为什么想“身临其境”

影视作品能够拉动文旅消费,通常是因为作品让观众产生了对某一个地点的兴趣。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郝小斐将这一逻辑解释为人、媒介与空间的互动影响。地点即空间,影视作品是媒介,而人可以是观众、潜在旅游者,也包括影视作品的创作者。

郝小斐认为,影视对文旅带来的轰动性效应往往是作品呈现了旅游地未被发掘之处,很多时候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就像人和人相处之间的化学反应一样,地方和作品之间也会产生奇妙的反应,这种反应被市场接收到,引起了观众和潜在游客的兴趣。”

一方面,影视作品对当地风貌的呈现实质上是一种文旅宣发内容。“影视作品对于取景地的营销不是文旅局简单拍一两个广告就能对标的,因为影视剧在体量上占据人的注意力是更多的。”郝小斐表示,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具有档案功能,对于文旅宣传的长尾效应比普通的宣传更加明显

图片

《归棹》取景于“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佛山西樵镇松塘村。

去年底播出的青春剧《归棹》取景于“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佛山西樵镇松塘村,剧集上线后也有不少剧迷前去打卡,小红书相关笔记累计千余篇。《归棹》总制片人王小虾表示,松塘村的建筑、街巷和水系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岭南水乡风貌,还有特色的“祠堂”元素,具有不可多得的原生态美学价值,影视剧所做的则是把这些传统场景融入青春成长故事,让古老的建筑和习俗与现代情感产生共鸣。“我认为影视作品是文旅产业的‘超级放大器’,从‘看剧’到‘打卡’的转化率极高。”王小虾告诉南都记者,“这些比传统宣传片更容易破圈,同时也为地方带来了一定的流量经济。”

图片

另一方面,作品的故事呈现也让观众在产生共情后,进一步产生去探索的想法。“电影能通过人物与故事吸引观众,引发共情与价值观共振,观众会自然而然地想去探索电影背后的故事与发生地。”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刘佳笳向南都记者表示,“电影带动文旅,是观众从骨子里感兴趣后,发自内心想去探索的心理,是电影魅力引发的一种综合吸引。”

图片

许多游客会去往影视作品名场面取景地打卡,郝小斐将这种行为解释为移情。“这种核心关键场面往往推动了影视作品中情绪的巨大转折,或者是说观众情绪被打动的那一刻。”她表示,空间在其中起到了一种提醒作用,让观众能够在同样的地点再重温当下的情绪。郝小斐表示,创作者的表达能力对于能否打造名场面十分重要,需要“化平凡为神奇”,这大概也是影视作品对文旅的带动作用与剧集本身热度和质量呈现正相关的原因

但需要注意的是,影视对文旅的拉动作用并不是一条黄金准则。

郝小斐告诉南都记者,国外学者曾经对影视旅游带动的游客数量进行分析预测,得出的结论是“影视作品上映后的四到五年之内,拍摄地的热度会增长50%左右”,但之后逐渐衰减。“我们观察了一下,网剧《隐秘的角落》似乎符合这一趋势。”郝小斐说,“影视取景地的热度很难一直维持在爆火的阶段,因为影视作品本身播出后一段时间的关注度必然会降低。”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陶冶教授也认为,影视作品只能给取景地做到一时的引流作用。“引来的流留不留得下来是各地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能力。换言之,泼天的富贵接不接得住,才是个问题。” 

3

广东影视文旅如何双向赋能

今年年初,“影视文旅消费融合年”正式启动,不仅为影视和文旅产业带来巨大机遇,也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化、高品质的影视与文旅产品。

图片

电视剧《棋士》播出后,江门推出“跟着《棋士》游江门”活动。

一部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往往能显著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今年3月,电视剧《棋士》播出后,江门再一次被聚焦在镜头内外。近日,江门借势推出“跟着《棋士》游江门”活动,近200名棋手齐聚侨都。据悉,今年4月至5月期间,江门将深度融合江门旅游资源,打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感受棋类文化魅力的同时,感受侨乡文化底蕴。从“子弹热”到“狂飙热”再到“下棋热”,江门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案例,激发出强大的影视文旅联动发展动能。

“在惠州西湖偶遇井柏然”“今天碰到张颂文了”……今年以来,《谷雨》《年少有为》《苏门清风》等影视剧及纪录片剧组纷纷选择在惠州取景拍摄,引起不少观众关注。据了解,近年来,惠州先后发布《惠州市影视拍摄取景工作指引》《惠州影视取景拍摄指南》等文件,保障了《穿过月亮的旅行》《追光的日子》《要久久爱》等100多部影视作品在惠州取景拍摄,在2023年更是成为广东省首家“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

图片

多部影视作品在惠州取景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5月优酷发布的《2024“影视+旅游”融合报告》中提到,电视剧《追光的日子》带火了惠州多个取景地,拉动游客和旅游收入双增长。在该剧热播期间,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推出了4条同款主题精品旅游路线,吸引了大批观众和游客前去打卡,焕新“影视+文旅”模式与消费市场。

在电影《热辣滚烫》《我爱你!》《“骗骗”喜欢你》等热门影片纷纷选为取景地的广州,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电影产业提供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的全方位支持,资金与资源双重保障。作为热门影片取景地的广州,近两年来也发力“影视+文旅”融合工作,相继推出“跟着电影游广州”、电影+“文旅 美食 体育”等多项活动,以助力影视产业多元发展。

图片

电影《再见,也许不再见》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的瓜岭村取景。

当下正在热映的广东出品电影《再见,也许不再见》,取景地就选在了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的瓜岭村。该片青年导演侯楚峰告诉南都记者,在广东取景有非常大的优势,这里不仅有南方独有的风味,还特别有人情味、充满烟火气,很适合在这里拍摄剧情类、家庭类的故事。他表示,在广东拍摄有相对完善的报备系统,省、市和区的拍摄扶持,对于中小成本剧情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想要拍摄的景,基本上都能拍到。”他还称,接下来的作品仍然会选择到广东取景拍摄。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4年广州增城本土影视企业出品电影票房超22亿元,目前已经吸引了《一闪一闪亮晶晶》《转念花开》《计划有变》等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接下来增城会将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强区建设重点,致力于打造“南方现代影都”,以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还将计划推出广州“增城聚荔”影视服务平台。

广东省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消费能力,长期稳坐全国电影市场的“第一票仓”。为更好服务不断壮大的广东影视产业,广东多地也纷纷依托专业的影视服务平台,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其中,东莞、佛山等地针对影视剧组来到当地拍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实际需求,相继推出了如“进莞拍”“佛影通”等一系列便捷高效的小程序应用。这些小程序集成了从场服化道、吃住行、器材设备等全方位服务功能,为来广东取景拍摄的影视剧组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且专业的服务体验。

影视与文旅之间的双向赋能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接下来,惠州市将深挖地方文化底蕴内涵,改造提升文化旅游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结合拍摄点位研发优质影视旅游线路、产品和体验项目,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拍摄地产生浓厚的兴趣。

青年导演侯楚峰则肯定地说,影视+文旅肯定是未来十年的大趋势,影视作为重要的文化输出,它可以给不同地方的观众体验到视觉上的文化之旅。“影视加文旅可以吸引观众到取景地体验本土文化,加强对当地的文化认识,反过来说也可以把元素融入之后的影视作品之中,相得益彰。”

图片

目前刘佳笳正与珠影制作团队一起,尝试以多种方式为岭南经典IP《七十二家房客》注入新动能。她希望广东能够尽快建设起完整且配套的大型影视基地,但能不能吸引到剧组落地还是实际的难题,这就需要涉及的全产业链去进行匹配和资源整合。“全国已经有不少影视基地成功实现商业沉浸式配套。加快打造广东的影视基地IP是当下影视+文旅非常关键的板块,IP是宝贵的资源,需要尽快去保护和开发。”

陶冶则分析称,当下应该重新去思考影视与文旅二者的关系,未必是“影视+文旅”,更为合理的融合路径应该是“文旅+影视”。他认为,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够确保文旅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能通过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形成良性循环。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影片取景的杭州西溪湿地,是杭州市政府在开发成熟西溪湿地景区后,再引入相关影视作品进行拍摄和宣传的,这样就使得西溪湿地的美景和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从而实现影视+文旅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广东只有加快打造出一批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才能让荧幕上的动人叙事转化为游客脚下的真实体验,真正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联动效应。” 

策划统筹:贺蓓

编辑统筹:彭思敏

采写:南都记者 林经武 余晓宇 实习生 张佳钰

编辑:彭思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文旅融合 粤式新潮流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