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深圳市教育系统关工委 2025 年度工作会议暨“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工作动员培训会在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报告厅举行。
会议全面部署年度工作,重点动员培训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市关工委主任陈彪,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王汝津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金依俚作工作部署。
会议指出,2025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家校社协同育人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要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基层关工委组织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
陈彪在讲话中深情回顾多次深入各大中小学校,和“五老”专家们一道与孩子们互动的场景,称赞深圳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成绩斐然”,为助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强调,关工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工工作关乎民族复兴事业后继有人,关乎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关乎深圳这座城市的未来。
各级关工委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构建“大关爱”工作格局;对照“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行动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好本单位 “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行动方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及德育工作实际,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以落实,为中国关工工作贡献深圳经验、深圳方案。
王汝津指出,深圳教育系统关工委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
要发挥“五老”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要立足深圳实际,打造关工委工作特色品牌,主动扩容关工委“朋友圈”、扩大关工委“服务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回答好“教育强国,关工何为”的时代课题。
全市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创建工作,一要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把“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年度计划,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二要突出品牌引领,提升活动实效。
围绕深圳科技之城、阅读之城、创意之城建设和深圳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大力推进青少年阅读写作、科创教育、生命教育等,探索“五老助五育”“五老助双减”的有效形式。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工作活力。
树立大关工意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加强关工委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和荣誉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关工委”建设,打造线上思政课堂、家庭教育微课等,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依俚重点解读《深圳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工委、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统一部署,深圳市教育局关工委拟印发《深圳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方案》及2025-2026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创建“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建设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的基层“五好”关工委时间表和路线图,未来六年内,至2030年底,全市教育系统85%以上基层关工委要建成“五好”关工委,每两年为一个周期,三个周期要分别达到20%以上、30%以上、35%以上(三个周期合计85%以上)。该方案还对“五好”关工委建设主体申报程序及认定方法、建设标准作出明确要求。
金依俚表示,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将是未来六年深圳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发挥党政主体的优势平台、“五老”主体的协同机制、务实泛在的工作模式,着眼大局,重点突破,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讲好关工建设“深圳故事”。
会上,南山区教育局关工委主任叶小勇从“精准落实上级活动、精心打造品牌活动、倾力协办各类活动”3个方面,分享了关工委工作的“南山行动”。
深圳实验学校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长、关工委主任邓旭结合学校“人格健全、学业进步、特长明显、和谐发展”育人理念,介绍“243”融合工作法(两个坚持、四维赋能、三项创新),关工委工作实现从“活动化”向“体系化”跃迁。
“五老”专家代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童山东分享他退休九年在教育、培训、科研等为关工事业贡献学术力量的真实故事与感受,展现“五老”专家的责任与担当。会议还为市教育局关工委聘任的第三批5名“五老”专家颁发聘书。
各高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负责人,市教育局关工委“五老”专家代表及实验学校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在深圳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正青春的中国》深情朗诵声中圆满结束。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