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6月21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举行“数字课堂”开课仪式。“数字课堂”由医疗、公益、教育等多方携手打造,旨在为住院儿童提供友好服务、人文关怀和教育支持,进一步关怀患儿身心健康。
为长期住院儿童提供教育支持
据介绍,本次启动的“数字课堂”依托于“思源守护计划—医院里的数字课堂”项目,该项目由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发起,已在全国30多所医院开展。项目融合数字化平台、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通过引入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多主题课程,为长期住院儿童提供教育支持,缓解治疗期间的心理压力,助力其身心均衡发展。
活动开场播放了一段记录项目历程的纪录片。片中,贵州、深圳、东莞等地合作医院的患儿通过双师课堂参与艺术创作、科学实验,直观展现了数字教育对患儿的赋能意义。一位医护人员代表感慨:“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医院,孩子们也能拥有探索世界的窗口。”
活动现场。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姜春明在致辞中指出,医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专注于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更致力于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每一个诊疗环节。
姜春明表示,作为“‘思源守护计划’儿童友好试点”单位,医院将与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和珠海各社工、志愿服务机构深度合作,为住院期间的孩子们带来更多元、更有趣的知识体验,让项目成为珠海妇幼人文关怀的闪亮名片,探索建设更具示范性的儿童友好医院。
珠海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龚柳梅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深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联动模式,依托“数字课堂”,为住院的儿童提供友好服务、人文关怀和教育支持,让治疗时光不再只有病痛与孤独,而是充满温暖、幸福与希望。
推动打造儿童友好示范医院
活动期间,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参与项目的初心与期待,表达了用爱与知识陪伴患儿的决心。嘉宾们向儿童代表赠送了一批礼物。
活动现场,故宫博物院博物创新课程老师单珺辉带来《规划一座城》主题课程,通过故宫建筑模型、动画短片等多媒体形式,带领孩子们 “穿越” 到明清时期,探秘古代都城的规划智慧。 一位小患者边听讲边认真记录,身旁的志愿者则实时协助他理解知识点,小患者感叹:“原来故宫的每座宫殿都有讲究!”
活动现场。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小儿消化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谢春奇表示:“我们接下来将继续用专业力量守护童心,为住院儿童构建更丰富的医疗人文环境,为患儿提供医疗、教育、心理的全链条支持,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示范医院,让每一份治疗都充满温度。让每一位患儿在康复之路上都能感受到医学温度与成长微光。”
本次活动由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指导,珠海市新时代社会组织研究院、珠海市志愿者联合会、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主办,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进会、珠海市斗门区心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持。组织单位负责人、儿童家庭代表、医护工作者代表、志愿者和专业社工代表等30余人参与活动。
“珠海大健事” 栏目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曾奎达 韦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