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黄璐 2025年6月25日,第四届应用宏观经济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前海院区开幕。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多国学术机构的专家聚焦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深刻变革,开启了一场关乎全球经济韧性的深度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新业,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勉荣,法国SKEMA商学院教授、国际预测学会主席、《国际预测期刊》《国际经济学》副主编劳伦特·费拉拉,美利坚大学经济学教授盛旭光,英国利兹大学教授穆罕默德·阿里·纳西尔等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宋科主持。
郑新业表示,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既要保障经济增长和大宗商品供应、避免通胀,又要解决能源贫困的复杂挑战。在会上,他特别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分配有限的“碳预算”并发挥国际组织作用,主张应优先留给最不发达国家使用煤电保障基本发展;二是必须解决落后地区的动力电供应问题。他以中国南方电网为例,说明其作为国有企业,通过在辖区内(包括深圳发达地区和云贵桂区域内的贫困地区)实现全域通电和动力电覆盖,有效解决了能源贫困与财富再分配。郑新业现场呼吁法国、英国及多边机构等国际组织的专家重视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治理与发展间的困境,建议国际组织采取行动,并借鉴南方电网等实践案例,共同研究解决能源供应、电力波动与气候治理冲突的技术和经济方案。
张勉荣表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灾害与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正深度冲击全球经济稳定。他强调,气候变化政策、大宗商品市场与经济适应能力三者紧密交织:政策引导需求变革,市场波动反推政策落地与经济调整,经济适应能力则通过技术创新对冲风险并反哺政策优化。面对挑战,需采取多维度措施:增强政策协同性并实施行业差异化减排;运用大数据构建大宗商品价格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经济适应力评估体系,深化能源转型互动机制及区块链溯源、物联网管理等数字技术应用研究。本次论坛是汇聚全球智慧的务实行动,南网能源院作为承办方将分享气候对能源行业及电动车电池供应链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国际学术合作机制,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保障能源安全注入创新动能。
本次论坛还将先后举行主题为“气候变化与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应对与调整”“不确定性与全球能源市场”“政府政策与气候风险管理”的四场专题讲座。世界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马里兰大学教授、《能源经济学》主编、《能源期刊》编委会成员安娜·阿尔贝里尼(线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访问团团长、《欧洲经济评论》《IMF 经济评论》副主编克里斯·帕帕乔吉欧等各界专家共同探讨全球变局形势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寻求有助于防范风险、提升经济韧性的政策路径,以深化对相关重大议题的理解与应对。
据了解,作为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高端学术品牌,“应用宏观经济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持续搭建中外思想对话平台,为全球经济发展与政策协同提供重要智力支持。本次应用宏观经济论坛在深圳召开,既是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其深化“地方出题,学校答题”校地协同服务机制的有力实践。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正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通过开展高水平学术活动、产出高质量智库成果等系列举措,推动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人大力量。
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应用经济学院、全球政策协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论坛将同步推出两期学术特刊:《国际预测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围绕气候变化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建模与预测方向、《能源经济学》(Energy Economics)围绕能源韧性与地缘政治风险相关议题,遴选优秀论文组成专题特刊,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与交流。此外,本届论坛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南网能源院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双方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学术交流与组织承办高端论坛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扩展双方对外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