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人社部官网公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5年7月1日)。 数据显示,全国实行多档位制,最多达四档;从月最低工资标准看,上海以2740元的标准居全国首位,深圳2520元排全国第二广东省第一;从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看,北京以26.4元的标准为全国最高。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
注:本表数据时间截至2025年7月1日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记者梳理了深圳近15年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
数据来源:深圳市人社局历年文件及公开报道整理,如不同来源数据存在差异,请以官方数据为准。
深圳最初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92年,是全国最早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城市之一,体现了特区在劳动保障领域的先行探索。
提高标准后,哪些人将受益?
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于确保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收入、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最低工资标准,代表的是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一道保护线,用于确保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能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家庭基本生活需求。
尽管最低工资在我国薪酬体系中主要发挥托底作用,但上调后的受益群体远不止低收入劳动者,对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会带来积极影响。从实际情况看,部分企业最低档工资根据最低工资标准变化而调整后,其他档工资、员工加班费等也会相应有所提高。还有一些“低底薪+高提成”的劳动者,比如销售员、中介人员、带货主播等,他们总收入可能不少,但月收入不稳定。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他们在业绩低谷的待遇。此外,最低工资也是失业保险金、病假工资等其他一系列待遇的基准线、参照线。
常凯还指出,最低工资的适度提高将发挥带动作用,带来改善民生的综合效应,让劳动者受惠,也有助于促进消费。
采写:南都记者陈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