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张雅慧 杨琳 9月1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工作成效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翔,涉外商事审判庭负责人张筱锴、副庭长宁建文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宣教处处长谭鹤欣主持。
吴翔介绍,2025年是市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庭成立二十周年。二十载春秋,广州法院始终坚持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同频共振、与“一国两制”制度实践同向而行,着力完善接轨国际的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机制。
发布会介绍,近五年,广州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2.78万件,办案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事人定分止争。
推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涉外审判3项工作举措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专项工作报告。
“AOL授权见证通” “域外法查明通”等全国首创成果从广州走向全省、全国,为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支撑。
据了解,广州法院作为全国最先推行涉外审判集中管辖的法院之一,指定审判质效突出的越秀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集中审理基层涉外商事案件,形成“特定管辖法院、专门审判机构、专业审判人员”的专业审判格局。
成立了全国首个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专业合议庭,精准对接“丝路枢纽”建设需求。全国首创涉外一审案件全部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中英文双语挂网、涉外专家陪审制度三项工作机制。
编写《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指引》,提炼域外送达、公证认证等13个环节为31个关键节点,配套22个文书模板,推动一审案件审理周期缩短50%。汇编涉外商事审判法律法规,收录159部常用法律文件。
广州法院9条司法解释建议条文被《<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解释(一)》直接采纳,为全国涉外法律适用提供重要参考。
“布兰特伍德案”首次确立境外仲裁机构在我国内地作出裁决的籍属认定规则,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涉外审判工作报告,被评价为“仲裁国际化的标杆”,入选涉“一带一路”典型案例。
审理某生公司诉某维公司合同纠纷案,提炼英国判例法查明与适用规则,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首批查明与适用域外法典型案例。审理全国首例个人信息跨境案,明确个人信息跨境处理“合同所必需”的审查标准,有力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域外适用。近十年,精品案例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80余项。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法院强化科技赋能提质提效,推动涉外审判能力体系现代化。为破解跨境授权见证难题,全国首创“授权见证通”区块链平台,在67家法院超过5445件案件适用,惠及38个国家和地区当事人。
拓展全方位域外法查明与适用机制,全国首创“域外法查明通”平台,汇集全国443个域外法查明案例、3万余部域外法律法规、近7万份涉外裁判文书,链接5个域外法查明机构和8个域外法律资源库,嵌入AI引擎提供智能比较研究服务依托立体化的域外法查明体系,适用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法律审结案件110多件,所涉法域遍及世界七大洲。
搭建AOL全业务线上办理体系。全时全域提供立案、送达等40余项服务,配备多语智能导诉系统和中英葡三语双体诉讼服务手册,便利外国当事人参加诉讼。
在港澳布设的“E法亭”让港澳当事人在家门口即可参加全部庭审活动。增设香港公司类当事人主体信息官方查询通道,免除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公证转递手续,极大提升诉讼服务效率。
为优化跨境纠纷共治体系,协同打造国际争议解决优选地,广州法院与广州仲裁委员会签订全国首个裁审对接体系性协作协议,共建全国首个裁审对接电子卷宗共享平台,制定《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书面审查指引》,极大提升仲裁司法审查效率。
五年来,快审快结仲裁司法审查案件5326件,13件案例入选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
广州法院不断创新特色调解解纷机制,南沙自贸区法院逐步构建起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制度、“内地+港澳”双调解制度和港澳商会调解制度,聘请港澳调解员、商会代表化解跨境纠纷120多件,越秀法院创新“三三制”涉外调解机制,港籍陪审员参审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
加强多元解纷平台建设。广州互联网法院上线全国首个涉港澳跨域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提供英、葡等多种语言在线调解服务。
南沙法院探索“线上指导+线下巡回”双线解纷模式,线上实现实施指挥、远程调解等功能,线下实现实地联合调解、巡回指导等功能,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项目现场设置远程调解工作站,指导化解涉项目建设纠纷。
广州法院不断深化涉外司法协同实践,促进规则衔接与国际司法互信,南沙自贸区法院主动对接港澳,逐步构建起“N+4+2”粤港澳司法规则衔接机制,率先开展N项诉讼规则衔接探索,创新4种港澳人士司法参与渠道,打造2个粤港澳司法交流合作平台,获评“广东法院改革创新奖”。
市法院在南沙自贸区法院先行先试基础上,推出属实申述、证据开示等8项程序性指引,在全市法院适用,配套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司法规则衔接模拟庭审,示范性推动规则衔接落地实施,经验写入《中国司法制度发展报告》。
开展粤港澳三地商事法律规则对比研究,拓展跨域司法协作交流。近五年,办理相互委托外国及港澳法院送达、调查取证案件446件,承认(认可)和执行外国及港澳法院判决案件285件。
南沙自贸区法院获准与澳门终审法院直接在线委托送达和调取证据,减少报批流程,提高司法协助效率。接待非洲8国首席大法官、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澳门终审法院院长等代表团访问,增进国际区际司法互信。
与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东盟法学院建立涉外法治建设合作,南沙法院推出“南法雏鹰”项目,接收11批94名港澳青年实习,助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专业能力的法治人才。
发布会上,市法院聚焦“司法护航高水平开放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发布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典型案例,案例紧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自贸区开发开放等重点任务,体现了广州法院在涉外涉港澳台司法规则引领方面的探索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