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五运,健康伴我行。10月20日,南方医科大学社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在广州市白云区开展义诊。这支“硬核”医疗队在现场设置了多个咨询台,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检查、疾病咨询与用药指导。此外,队伍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常态化地送入居民家中。
10月20日,南方医科大学社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在广州市白云区开展义诊。摄影 徐坤伟
组建红棉老兵医护专家团队,送义诊进社区
“雷医生,我最近甲状腺这有点痛,您帮我看看?”10月20日的广州白云区,一场义诊活动正在这里进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甲状腺疝外科主任雷尚通,既是此次义诊的专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一边为居民进行触诊,一边安排现场B超检查,动作娴熟而专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甲状腺疝外科主任雷尚通为居民进行义诊。摄影 徐坤伟
慕名而来的居民络绎不绝,有人提前一个小时便来到现场排好队,等待就诊。因为这支义诊队伍不一般!
此次义诊由南方医科大学社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派出25名医护人员。他们中有15人是退役军人,包括7名正高级职称和4名副高级职称的医疗专家。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此刻正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
眼科、心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甲状腺科,肝胆外科、中医非遗团队……在十来个咨询台前,医护人员细致地为居民量血压、问病情、指导用药,一句句温暖的叮嘱,一个个专业的解答,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一位前来咨询的阿姨感动地说:“看到这些老兵医生,就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放心!”
“我是退役军人,我夫人也是退役军人,所以看到跟军人相关的一些志愿活动,我们都义不容辞来支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甲状腺疝外科主任雷尚通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红棉老兵,一名医务人员,他希望通过义诊活动守护更多居民的健康,同时也想用行动感染身边更多人,大家共同传播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健康意识。
打造医护专业退役军人合伙人,织就健康“守护网”
这场备受居民欢迎的义诊,并非一次性的活动,而是南方医科大学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下的一个缩影。
2025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启动社区合伙人模式。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的便民窗口、邻里中心的活动空间及活动中心的场地资源,南方医科大学充分发挥其医学专业优势,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对接机制,定向联动社区合伙人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合伙人接单”的闭环服务模式。
作为社区合伙人中的“专业力量”,南方医科大学社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凭借扎实的医疗功底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成为守护居民健康的核心力量。
针对社区老年居民居多、慢性病管理需求大的特点,南方医科大学社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牵头制定“常态化义诊”服务模式。他们每月不仅定期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义诊,还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组建“上门服务小组”进行结对帮扶。
去年以来,这支队伍累计服务老年居民800余人次,帮助十余位老人及时发现血压异常、血糖波动等健康隐患并就医。服务内容也从基础的诊疗,延伸至季节性流感预防、心血管疾病护理、老年人急救技巧等健康知识的普及。通过理论讲解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的现场教学,服务队正逐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与自救能力。
南方医科大学社区红棉老兵志愿者以军人的担当与医者的人心相结合,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力量,为社区筑起健康防线,成为居民心中“信得过、靠得住”的健康守护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伽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