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如此美好的愿景正在逐一实现。南都记者从东莞市水务局获悉,目前,东莞麻涌华阳湖18.3公里碧道已基本建成,成为东莞靓丽的水生态名片;这也是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之一。该碧道共围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五个方面开展建设。
华阳湖18.3公里碧道基本建成
碧道是以江河湖库水域及岸边带为载体的公共开敞空间,是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类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
2019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工程,与陆上“绿道”并行,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2019年4月,按照省河长办对开展万里碧道试点建设的工作部署,东莞迅速研究、梳理项目、申报试点。经省河长办甄选后,明确东莞麻涌镇华阳湖作为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之一。
根据规划,东莞建设试点范围包括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麻涌河一河两岸(西环大桥—中心大桥)约18.3公里碧道及周边3.62平方公里的区域。东莞计划共投入2.48亿元,围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五个方面,开展17个具体项目建设。目前,东莞麻涌华阳湖碧道已基本建成,成为东莞靓丽的水生态名片。
据了解,在17个项目中,近期建设项目有13个,分别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河道清淤等3个水环境治理工程;生态岛、红树林种植、薇甘菊外来物种控制等3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麻涌河防洪景观墙、水闸立面改造等2个水安全提升工程;马滘河片区绿化提升、绿道及周边景观提升、203亩农田整治及种植项目等3个景观与特色营造工程,湿地宣传教育路径、碧道标识系统等2个游憩系统构建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目前已基本建成。
二期建设项目1个,即开展雨污分流整治项目,计划投资8823万元,预计今年8月底前完成建设。
三期建设项目,即麻涌河滨水带碧道贯通工程3个,分别是:沿江西路金河湾段、沿江西路华阳村段、沿江东路新基村,计划投资5900万元。
将闲置农地打造成优质水稻种植展示基地
“麻涌华阳湖碧道建设积累了多种经验。”麻涌镇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莫灼华表示,华阳湖碧道区域周边原先分布了不少“散乱污”企业及入河排污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麻涌全面压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以水质改善为目标导向,强化履职考核及责任追究,发挥基层河长巡河的作用,对河道周边的排污企业、居民区生活废水以及入河排污口等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一河长一档”,以此助推控源截污治污各项工作。
目前,华阳湖周边全面加强企业监管和整治,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关停,对洗水、电镀、漂染等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引导退出,先后对德广隆洗水厂、海珠纺织厂、中成化工等158家污染企业进行关停,严格控制污染源头。
另外,分批建成30.23公里截污主干管网、106公里次支管网、3座污水提升泵站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对华阳湖周边污水“应截尽截”及雨污分流。对巡河发现的企业私设排污口、偷排偷放、出现水污染突发事件或者超标的,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累计对碧道周边河道私设的20多处排污口进行了整治。
资金投入及项目用地是当前东莞碧道建设面临的两大瓶颈问题。东莞以水乡地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先后投入17.1亿元推动水乡地区污染企业整治退出。其中,麻涌利用市财政3亿元的水乡统筹发展补助资金,大力推进华阳湖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
麻涌还统筹推进农地利用。莫灼华表示,华阳湖碧道范围内共有203.7亩连片农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杂草丛生,与周边景观环境不协调,不符合碧道试点建设的生态景观要求。东莞结合碧道建设的指引要求,考虑到该地块目前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性质,为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生态功能,结合麻涌传统的水稻种植文化,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碧道建设,招引镇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地块,打造麻涌镇优质水稻种植展示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呈现出色彩分明、稻浪飘香的大地艺术景观。”
同时,对碧道区域周边分布的污染企业,通过提前规划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推动企业逐步退出并进行改造。目前,华阳湖碧道周边已腾出污染企业用地近2000亩,为华阳湖乃至麻涌镇的产业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预留了充足空间。
立体治水,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在治水方面,麻涌利用大型水上钩机对华阳河等进行清淤疏浚,共清淤165万立方米。同时,改造河滩湿地268亩,整治河滩新造农地500多亩,建成湖面680多亩的华阳湖水利工程,总蓄水量达320万立方米,使河西片35平方公里土地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此外,利用水闸控制和天然潮水涨落对华阳湖水位进行调节、交换水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每两天进行一次换水,保证华阳湖水质;结合华阳河、马滘河水系的整治,按照“水水相通、路随水走”的工作思路,对麻涌镇14条美丽乡村、17个水系的河涌进行水系连通,实现全镇水上绿道和水网联网。麻涌还抓住治堤的契机,对堤岸进行绿化美化,种植夹竹桃、垂柳、桃木、黄槐、木芙蓉等20多种植物共35800多棵。
在建设华阳湖碧道的同时,麻涌还注重与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打造全域生态空间。目前,周边4个申报创建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水乡特色示范村的村庄已制定规划设计方案,计划投资约1.1亿元开展创建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建设。
同时,依托碧道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据了解,麻涌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以“古韵梅乡、炫彩华阳”为主题的光影水秀剧场项目;引进云南城投,高规格、高标准地建设岭南水乡文化旅游景区;种植30多个品种合计1570多株花卉树木,建成水上森林公园;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占地55亩集生产示范、产品研发、文化科普、休闲旅游于一身的麻涌香蕉国际博览园,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优质的滨水岸线空间。
以碧道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推进碧道建设,麻涌的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提升,也为麻涌镇产业结构向科技、研发、销售等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预留了空间。
华阳湖周边已建成工业区和旧村落的“三旧改造”工作迅速推进,前来洽谈考察的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成功引进了京东、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康美特宏远汽车、中粮、以纯、碧桂园东莞机器人智能配送中心等项目,与合生创展集团、珠江投资集团、保利集团、深圳宏发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019年,麻涌镇生产总值254.99亿元,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6.7亿元,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可支配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3.1%。在华阳湖周边,逐步形成了创客坊、印象水乡、渔人码头等新型商业体,带旺了创业和消费;2019年,麻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5.9亿元,同比增长18.9%,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华阳湖片区的碧道建设,也带动了全镇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壮大。”莫灼华透露,其中,华阳村位于湿地公园西侧的印象水乡项目共116.41亩地块,租金从0.8元/m2/月提高到8元/㎡/月,带来10倍的增长;麻三村临湖的一块32亩土地,租金从1元/㎡/月提高到45.5元/㎡/月,每年为麻三村带来1223万元租金收益。2019年度,麻涌镇村组两级集体经营总收入4.18亿元,同比增加1.32亿元,增幅为45.90%,全市排名第1;纯收入3.37亿元,同比增加1.23亿元,增长率57.38%,全市排名第2。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55.98亿元,同比增加7.84亿元,增幅16.28%,全市排名第5;净资产43.99亿元,同比增加7.88亿元,增幅21.81%,全市排名第2。
此外,还带动了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2019年,全镇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旅游带动经济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8.4%。麻涌水乡美食休闲游线路入选“全国百条美丽乡村精品景点线路”、“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目前,麻涌已经成为珠三角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
2025年底,全市计划建成约600公里碧道
华阳湖碧道试点也为东莞碧道建设树立了一个“样板”。东莞将以华阳湖碧道试点带动全市碧道建设,打造“绿水清流”的生态廊道。
市河长办表示,今年年内,东莞计划完工的碧道还有道滘北海河绿色慢行碧道6.6公里、谢岗银山湿地公园6.4公里等项目,累计建成长度约37.3公里。根据前期规划研究,东莞市区三江六岸滨水岸线建设项目也符合省万里碧道建设的要求,接下来也将作为市级碧道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纳入项目库。
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全市将计划建成约600公里碧道,主要以东江干流、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石马河、茅洲河、东引运河、寒溪河等骨干水系为重点,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包含了江河湖库各种类型;远期到2035年底,全市建成总长约1500公里的碧道,河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主要河湖均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麻涌河长办供图)
编辑: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