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学科基础部二十周年,这个展览揭秘央美的独门“功夫”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3-25 16:46

3月25日,“功夫——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展览分为德、素、彩、行、延、谱六个板块,呈现立德树人、素描教学、色彩教学、生活实践、延展课程、历史谱系,展出历年留系优秀作品百余件,全方位地展现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二十年来的教学成果,同时展出中央美术学院的院藏精品和历年基础部的教师作品。

“基础”的厚土是几代艺术家铸成的

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迁址望京花家地新校区,同年,在老校长靳尚谊等先生的倡导下,造型基础部正式成立。二十年来,造型学科基础部历届领导班子与全体教员坚持中央美术学院百年造型传统,不断探索与拓展造型基础教学,并在“宽基础”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教学中的七门专业课——以素描、色彩为核心课程,以书法、线描、泥塑、解剖、透视为支撑课程,始终在夯实造型基础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上下功夫。

微信图片_20210316170603.png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致辞时表示:“围绕着‘基础’两个字,有历史时期的意涵,更有不断拓展的新的意义。今天我们通过造型学科基础部20周年的展览,为的是进一步认识基础的价值、意义和发展方向。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几代美术名家,都是以基础教学作为重要的使命工作。他们从当初留在中央美院担任教师开始,就高度重视基础,在基础教学上注入巨大心力,由此不断夯实基础建设。今天讲的造型学科,在改革开放之前,甚至在21世纪之前,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几乎全部学科专业。因此,基础的厚土是几代艺术家铸成的。它确保了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家最高美术学府,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上始终站在前沿,保持引领地位。央美的骄傲、自豪在哪里?央美的基础教学、央美学生的基础能力、基本功力,就是最重要的证据。”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主任白晓刚则表示:“回溯百年美院造型积淀的深厚传统,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一条贯穿始终的学脉,也看到中央美院造型基础的高度在一代代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身上体现出的对传统的自信,对学术的自信,和对文化的自信。一代代基础部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不停探究“何为基础”,立足时代深研‘基础为何’。基础始终是我们面对的大课题。”

课里课外,练手修心

素描是造型的基础,是通向艺术世界的朴素而艰辛的必经之路。在“素”这个板块,集中呈现了造型学院师生的一批优秀的素描习作。

卢征远 《大卫石膏》 110×70cm 纸本铅笔 2001年 指导教师:袁元.jpg

卢征远 《大卫石膏》 110×70cm 纸本铅笔 2001年 指导教师:袁元

51 徐紫迪 《女青年全身像》 77×107cm 纸本铅笔 2008年 指导教师:王少伦.jpg

徐紫迪 《女青年全身像》 77×107cm 纸本铅笔 2008年 指导教师:王少伦

如何把一个造型表现得很“耐看”,如何通过“眼、脑、心、手、口”五部分的循环,达到对造型本质上的认识和理解,这属于从事视觉艺术的基本能力,就像竞技体育当中百折不挠的体能训练。在基础部的老师们看来,素描解决的是能力问题,而不是风格问题。他们就像是一个个领路人,向学生们展示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的基本理念。

“功夫就是这种扎实的基础,通过手头的这种慢功夫的磨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造型基础部教师刘霞飞说。

色彩课也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彩”的板块,展出的油画作品体现了央美师生对色彩的独特体悟和精深研究。

央美造型学科基础部教授李荣林指出,造型基础部成立20年来,总结并梳理了美院在色彩教学上的传统,同时根据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特点和新时代的审美要求,逐步形成了属于造型基础部的色彩教学模式。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写生,包括人像、静物、风景、人体等,使学生认识色彩规律,能够较高水平地结合色彩与造型。

郭淑玲 《女青年全身像》 150×13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康蕾.jpg

郭淑玲 《女青年全身像》 150×13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康蕾

赵沛然 《静物写生》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jpg

赵沛然 《静物写生》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指导教师:李荣林

“行”———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认识历史、表达感受,是造型学科基础部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

李荣林介绍,外光写生是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与丰富的色彩。在两周时间里,培养学生对景物的选取与构图组织能力、提高对色彩观察的敏锐性。学生掌握外光表现的基本冷暖关系,尤其是对天、地、景等基本关系的观察、寻找、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地用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天气所形成的色调,运用色彩表现大空间,对于画面、不同物像有相应的个人表现方式。

此次展出的一组小幅写生,正是学生们在户外即景会心、目击成画的习作,笔触朴实可爱,洋溢着自然清新优美的气息。

黄蓝 《写生风景》 30×4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指导教师:余陈、康蕾.jpg

黄蓝 《写生风景》 30×4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指导教师:余陈、康蕾

黄勇鑫 《春季写生》 布面油画 27×20cm 2017年 指导教师:袁元.jpg

黄勇鑫 《春季写生》 布面油画 27×20cm 2017年 指导教师:袁元

近年来,基础部开展多项围绕着主题创作、主题写生所进行的考察与教学活动,此次展出的还包括在庆祝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时任主任的张路江教授策划,基础部师生共同筹备参与,到四川阿坝州羌族自治州,红军长征曾走过的地方,寻访、写生红军当年在极为艰苦条件下的“长征食谱”,共计百件,均为学院美术馆收藏。

基础是内功,支持你以后练习各样门派

展览专门开辟一个板块,以“延”为主题,展示在素描和色彩之外,融入了解剖、泥塑、透视、书法、线描等的宽基础课程体系。

在解剖课的学习当中,以几何的理性思维认识人体,学习分析和深入表象剖析本质的能力;在泥塑课的学习中,以立体的空间思维理解造型,建立全方位的形体概念和空间认识;在透视学习中,以科学思维观察世界,在感性视觉与理性认知之间建立桥梁,培养学生洞察力和构建力;在书法的学习中,以抽象思维构建画面结构,寻找隐藏在黑白之间的抽象关系,体会东方艺术的精神品格;在线描学习中,以最概括的手段体会造型的语言,最朴素的方式感受中国传统笔墨的意趣。

张均 《解剖课程练习》 104×76cm 纸本铅笔 2005年 指导教师:格·伊·马纳谢罗夫、伊·米·克拉夫佐夫.jpg

张均 《解剖课程练习》 104×76cm 纸本铅笔 2005年 指导教师:格·伊·马纳谢罗夫、伊·米·克拉夫佐夫

欧阳嘉男 《男头像》 玻璃钢 2019年 指导教师:黑晓东.jpg

欧阳嘉男 《男头像》 玻璃钢 2019年 指导教师:黑晓东

“造型基础的功夫不止是招式,更多的是一种内功,它就是一种核心的能力,这种内功是能够支持你以后练各种各样招式门派的。”央美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卢征远说。

谈到“宽基础”的教学理念,造型学科基础部首任系主任文国璋表示,没有各个学科融汇贯通的宽基础,光会耍笔头,即便练好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造型基础部首任系主任文国璋、时任副系主任张路江在组织教学(2001年).jpg

造型基础部首任系主任文国璋、时任副系主任张路江在组织教学(2001年)

文国璋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受到同伴影响,读了很多书。他说:“我跟我的学生们讲,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完全可以给我们很宽、很深的影响。很多画面其实在文学作品里都有,你没有看过这些作品,你只看眼前那一点,没有联想能力,那不行。所以我很支持靳尚谊先生的决策,要宽基础。包括从绘画专业这个角度来讲,你懂得雕塑,就能抓到造型的本质。你对雕塑语言没有兴趣,没有基本的知识,那么你的绘画也是枯燥的。”

展览同时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院藏经典作品,徐悲鸿、古元、吴作人、王式廓、叶浅予、李桦、靳尚谊、詹建俊、孙景波、喻红、刘小东、苏新平等历代美院大家都有佳构呈现。

展览持续至4月5日。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